“侯爺,咱們下一步到底該如何走?”常忠問道。
顧青順手扯過一張羊皮地圖,指著地圖上的原州,手指緩緩東移,移到離原州不遠的慶州。
“這裡是原州,那裡是慶州,兩地相隔數百里,慶州已落入安賊之手,咱們先收復慶州,然後看安祿山有何反應,他若不管不顧繼續進攻長安,咱們便繼續東進,收復晉州蒲州,如果這些城池都被咱們收復了,安祿山不可能沒有動作,畢竟它們都位於叛軍的後方,後路被切斷,叛軍的糧草供給也斷了,安祿山必然回師救援……”
“戰爭是在雙方的試探中摸索出致勝之道的,收復慶州便是咱們安西軍的第一次試探,試探敵軍主帥的性格和用兵手法,也試探咱們安西軍的戰力,安西軍皆是騎兵,常年駐守大漠平原,習慣了平原戰,這一次試試攻城戰。”
顧青微笑環視諸將,道:“風雨無阻每日操練,整整三年了,大唐境內任何一支軍隊都無此先例。我也很想看看咱們麾下的將士們究竟是個什麼成色,所以,我決定了,打慶州!”
諸將一凜,無論贊不贊同,皆異口同聲道:“末將領命。”
…………
顧青下達軍令後,上百名斥候被放出大營外,直奔慶州方向而去。
將領各自回營後,下令部將準備打仗,將士們紛紛在營房內擦拭兵器,後勤糧官開始清點糧草輜重和笨重的軍械,包括攻城車,撞角車,投石機,攻城雲梯等等。
戰爭前的準備事宜非常繁瑣,情報,物質,糧食,兵器防具等等,各種事宜都不可遺漏,每一個細節都有可能影響一場戰爭的勝負。
第二天,安西軍營盤未動,顧青下令全軍休整一日。
傍晚時分,派出去的斥候回來了一部分,斥候在慶州城外數十里遊弋,從本地農戶口中打探到,叛軍攻下慶州後,馬不停蹄南下,直奔寧州而去,駐守慶州的叛軍兵力大約三千之數。
顧青聞報後,在帥帳內盯著地圖陷入沉思。
好訊息是,守城的兵力只有三千,安西軍可以摧枯拉朽之勢攻下慶州。
壞訊息是,叛軍主力在寧州,而寧州距離慶州只有一百多里,叛軍一旦得知慶州被攻破,會立馬調兵來援,一百多里路程,只需要兩個時辰就能趕到。
那麼,慶州和寧州之間的路途上,能否再給叛軍來一記狠的?
顧青腦海裡第一反應是路上埋伏陌刀手或是神射營,只待叛軍來援慶州,便在半路發動埋伏,將叛軍狙擊在半路上。
但顧青很快打消了這個念頭。
三千陌刀營和神射營是他的底牌,尤其是神射營,在李隆基尚還掌握天下各道各州兵權時,神射營不能出現在李隆基的視線內,否則就是給自己找麻煩。
“不管怎麼說,先狠狠佔他個便宜,佔了便宜就溜,打個游擊戰,混點軍功再說。”顧青喃喃自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