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朝臣,李亨是李隆基的親兒子,他比誰都清楚老爹的尿性,晚年的李隆基剛愎自用,完全聽不進臣子的諫言,他做出的決定是不可能更改的。
再加上李亨與顧青之間剛剛建立的不為人知的關係,既然無法改變事實,李亨於是索性順水推舟,既賣了顧青人情,又討了父皇的歡心。
至於楊國忠表示贊同,當然也與交情無關。說到底,楊國忠還是擔心失寵,自從顧青救了李隆基的命,李隆基對他日漸寵信後,楊國忠便開始擔憂,生怕有朝一日顧青的聖眷高過了他,如今顧青要去安西,楊國忠求之不得,顧青走得越遠越好,他走後聖天子便只屬於我一個人的了……
作為朝堂兩派勢力的首領,太子李亨和楊國忠同時表態贊同,李隆基又是言出絕不更改的死要面子的帝王,朝堂的非議很快平息下去了。
安西節度副使,顧青當仁不讓。
…………
最近幾日,顧青府上頗為熱鬧,人來人往絡繹不絕。
大多是左衛的一些將領,甚至郭子儀老將軍都親自到府道賀,至於左衛的那些將領,每個人的情況不同,有的央求顧青出長安時帶上他,想在西域建功立業博個軍功,也有的請求顧青不要帶上他,身在長安繁華之地太愜意,家中又有妻兒老小,捨不得離開。
左衛將領的請求顧青全都答應了。
願意跟隨出關博個軍功的,顧青記在名冊上,不願意走的,顧青絕不勉強。
出了玉門關便要跟各方敵對勢力拼命,如果麾下有一群不甘不願的將領,交戰時首先便輸了一半。
即將到手的一萬左衛兵馬是顧青在西域的立身之本,顧青比任何人都重視這支兵馬的戰鬥力,任何不利於戰鬥力的人和事,都要果斷地摒除在外。
幾日後,當朝臣們反對的聲音漸漸平息下來,顧青卻秘密邀約了楊國忠於長安東市的一家酒樓見面。
顧青包下了整座酒樓,韓介與親衛們按劍肅立於門口,顧青與楊國忠坐在樓上靠窗的位置,偌大的酒樓只有二人相對而坐。
楊國忠微笑環視酒樓的環境,道:“賢弟選了個好地方,此樓頗得幾分魏晉風骨意味,瞧這壁上的題字和古畫,委實幽靜雅緻,適合你我這樣的風流雅士,哈哈。”
顧青斟酒的動作一滯,眼中閃過一道驚愕的光芒。
你一個商人出身的傢伙,世人對你最大的槽點便是不學無術,哪裡來的勇氣敢說自己是“風流雅士”?徹底不要臉了是嗎?
“楊相說得極是,此樓正是愚弟尋了好久才尋到的去處,今日此樓能得楊相駕臨,百年後便是一樁後世流傳的佳話,這座酒樓倒是沾了楊相的光,說不定日後會成為文士學子們爭相瞻仰憑懷之所呢。”
顧青說完後馬上抿住唇,良心好痛,但可以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