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坐實了貪腐,恐怕也很難撼動李相之位呀。”楊國忠遲疑地道。
顧青笑道:“若楊太府願意配合的話,咱們稍作加工,給陛下來個火上澆油,李相怕是難以脫身……”
楊國忠眼睛一亮:“何以為耶?”
顧青微笑,內心MMP,讀過幾本書呀,還學人家文化人“何以為耶”,我抄過那麼多首詩我驕傲了嗎?我不說人話了嗎?
“楊太府還請附耳過來,此事只可竊竊私語,不可落於六耳……”
二人腦袋湊在一起互相交頭接耳,配合堂上偶爾一陣陰寒的北風,將氣氛襯托得愈發陰森沉抑,活像兩位臭名昭著的奸臣在密室內商議陷害忠良的大陰謀……
…………
大唐的朝會並非每天都有,李隆基如今沉迷於楊貴妃的美色,以及後宮各種好玩的禮樂歌舞,反正幹什麼都比處理朝政有意思,所以大唐如今的君臣朝會大約每隔十日左右才有一次,其餘的時候瑣碎事務悉數決於左右二相和三省六部。
數日以後,李隆基不甘不願地參與了一次朝會。
朝會仍舊是歌功頌德,一片“萬世太平”“社稷千秋”的頌揚聲裡,李隆基深深被陶醉了,謊言說得多了,李隆基越來越相信,尤其是,朝臣們的頌揚是有事實基礎的,李隆基執政前期確實創出了開元盛世,這個事實已然顯擺十幾年了。
朝會結束後已快午時,大唐的朝會結束之後還是頗為人性化的,天子會給朝臣們賜食,名曰“廊下食”,也就是俗稱的“工作餐”,大家吃完了再走。
只是朝臣們接受天子賜食之後,食物不能打包帶走,只能在金殿外面的廊下三三兩兩聚在一起吃,故稱“廊下食”,後來有位名叫張籍的詩人,就是寫“恨不相逢未嫁時”那首詩的詩人,曾經為廊下食賦詩一首,其中一句“廊下御廚分冷食,殿前香騎逐飛球”,此詩便佐證了這個頗為人性化的規矩。
今日朝會過後,朝臣們聚在一起吃工作餐時,楊國忠卻眨了眨小眼睛,狼吞虎嚥般吃完了自己的那份,然後胡亂擦了擦嘴,起身便朝花萼樓走去。
吃慣了山珍海味的楊國忠自然是不習慣廊下食的,無奈天子所賜必須要吃,而且必須吃完,不準浪費,旁邊的監察御史正虎視眈眈呢。
與同僚們辭別後,楊國忠匆匆趕往花萼樓,他知道李隆基朝會散後一定會去花萼樓,那裡才是李隆基的詩和遠方,朝會不過是眼前的苟且。
腳步匆忙快走到龍池時,楊國忠才追上李隆基的儀仗,行了臣禮後,楊國忠伴在御輦一側隨行。
楊國忠去花萼樓的理由比任何人都充足,他與楊貴妃是兄妹,兄妹經常相聚,楊國忠早已成了花萼樓的常客,李隆基也不以為意。
君臣閒聊了幾句國事和家常,儀仗快到花萼樓時,楊國忠心中有些緊張,不自在地左右環視了一圈。
花萼樓外禁衛如林,皆是左衛所屬,事前顧青說過會有安排,可楊國忠也不確定那些禁衛裡面究竟誰才是顧青安排的人,以及何時才會發生早已預謀好的變故。
時已深秋,北風乍起微寒,楊國忠走在御輦旁,一臉真誠地頌揚李隆基的文治武功,李隆基故作矜持,臉上卻飛揚著得意之色。
“國忠,你啊,就嘴皮子利索,還是要多在朝政國事上用些心思,朕不吝提攜,可你也不能讓朕失望啊。”李隆基捋須呵呵笑道。
“是是是,臣一定勤勉,一定鞠躬盡瘁,絕不會讓陛下失望。”楊國忠謙遜地附和道。
“開春後,朕再給你幾個兼任的官職吧,朝堂從三省到各寺各司的事務,你要儘快熟悉起來,將來才好擔重任。”李隆基沉聲說道。
隨即李隆基忽然想到了李林甫,又問道:“李林甫最近身子如何,國忠可知曉?”
楊國忠神情沉痛,低聲道:“臣聽聞李相病痾沉重,漸不能食,想想李相已七十多歲的年紀,恐怕……”
李隆基面無表情,淡淡地嗯了一聲,然後扭頭吩咐旁邊的高力士道:“高將軍,午後派人去李相府上,著賜李林甫三株百年人參,溫補之藥若干,黃金十兩,絲帛百匹……”
高力士領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