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什麼意思> 第一百五十七章 又見公主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五十七章 又見公主 (2 / 3)

李亨與眾臣見禮後,吩咐開宴。群臣一齊面向長安方向遙敬天子李隆基之後,又一齊敬了李亨一盞,禮數做完,李亨下令歌舞助興,蹲在群臣身邊的舞伎們紛紛起身,在高臺中央排成了整齊的佇列,隨著絲竹編鐘大樂響起,舞伎們舒展長袖,巧笑倩兮,彷彿一群穿花蝴蝶,在高臺中央翩翩起舞。

一舞畢,舞伎們回到群臣身邊,繼續為他們斟酒佈菜,太子頻頻舉杯與群臣互敬。

這時又聽宦官尖聲道:“玉真公主駕到,萬春公主駕到——”

話音落,一位身著華麗宮裝的年輕女子攙扶著另一位穿著道袍的中年女子,盈盈走上登高臺。

群臣紛紛起身長揖見禮,兩名女子含笑朝周圍點頭致意,一直走到太子李亨身前,道袍中年女子先向李亨行君臣禮,李亨再向中年女子行晚輩禮,口稱“皇姑”。

顧青跟著眾人一同行禮,問過後才知,那位道袍中年女子便是玉真公主,李隆基的親妹妹,她是年輕時自願出家的。

大唐自從武則天當過皇帝后,女權方面漸漸有了抬頭的趨勢,有的女性不願婚姻被父母長輩支配,於是自願出家,出家的目的一則是為了更多的選擇自由男女生活,大唐的女道士風氣很開放,可以自由接見男客,尤其是權貴人家的女子出家後,私生活方面太多不可描述。

其次,女子出家是為了躲婚,如果父母安排的婚姻她不滿意,便二話不說出家為道,待到風平浪靜,女子再還俗,重新尋找她滿意的人家。

至於這位玉真公主,可以說是大唐的傳奇人物。

在她年輕時,李隆基曾有意將她許配給張果,這位“張果”是大唐著名的道家隱士,八仙裡面張果老的原型,據說已有半仙之體。玉真公主當真好運氣,差點吃到長生不老肉,可惜張果大抵也是一位鋼鐵直男,竟然拒絕了這門婚事,可能覺得人間的情情愛愛會打擾他飛昇。

後來玉真公主出家後,她的道觀賓客來往絡繹不絕,與之交往的皆是大唐才俊,甚至連李白和王維都與玉真公主傳過緋聞,兩人還為玉真公主作過馬屁詩,至於玉真公主究竟有沒有與李白和王維發生點什麼,真相已湮沒在歷史的煙塵中。

玉真公主旁邊的萬春公主是李隆基的女兒,大約十五六歲,有趣的是,她竟然長著一張類似混血兒的面容,高高的鼻樑,深邃的雙眸,薄薄的紅唇,相貌可謂絕色傾城。

萬春公主的母親受封昭儀,是土生土長的大唐土著,父親是李隆基,夫妻二人為何生下一個長相混血的女兒,這實在是個千古未解的謎題。不敢想,不敢想。

但是李隆基卻對這個女兒特別疼愛,萬春公主從小長得伶俐可愛,像個粉雕玉琢的瓷娃娃,李隆基經常將她帶在身邊,常以“洋乖囡”稱之,在李隆基諸多子女中,萬春公主算是很被寵愛的。

顧青上次在長安街頭時匆匆見過她一面,那時只是驚鴻一瞥,來不及看清,然而今日此刻,顧青終於看清了萬春公主的面容,不由呼吸一窒,心跳不受控制地快了幾拍,隨即顧青深呼吸,壓下胸中這股莫名其妙的心動。

以顧青這種直男審美來看,都覺得她與楊貴妃的美貌竟不相上下,各分秋色。當初顧青第一眼見到楊貴妃時,也有過短暫的心跳加速,由此看來,檢驗大唐美人的標準與顧青的心率有關。

兩位公主與李亨見禮後,分別在太子左右落座,盛宴歌舞繼續。

接下來便是群臣單獨向太子敬酒了,這也是宮廷宴會的禮數。首先由爵位最高的國公或是國侯上前敬酒,然後便是官職品階排序,但向太子敬酒並非鐵定的規矩,看你會不會做人,不敬也沒關係,上百人輪番向太子敬一次,太子能記住的人其實並不多。

群臣陸陸續續上前,趁著太子飲宴的空檔,端杯先行禮,然後說一番馬屁,最後一飲而盡,太子舉杯象徵性地用酒水沾了沾唇,微笑勉勵幾句後,臣子再老老實實退下,留給下一位。

顧青仍坐在桌邊與李泌等人談笑,待到顏真卿和李泌都向太子敬過酒後,顏真卿示意顧青也上去敬酒,顧青想了想,覺得確實應該敬酒,他做不到像李白那樣狂放不羈,無視世間禮數,李白頭鐵,喝醉了什麼都不管,顧青不同,他的頭不鐵。

於是顧青斟滿了酒,執杯走向高臺中央,朝太子走去,離太子尚有十步時,顧青站定,雙手捧杯先朝李亨長揖一禮,道:“臣,左衛長史顧青,為太子殿下壽,為大唐社稷萬代,飲勝。”

說完顧青滿飲而盡,捧杯繼續躬身不動。

李亨看著顧青,眼中露出笑意,溫和道:“你便是左衛長史顧青?”

“回太子殿下,臣正是。”

李亨扭頭朝玉真公主笑道:“此少年不凡,近日在長安風頭頗盛,作了不少絕妙好詩,去年的中秋詞,還有為父皇和太真妃作的‘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一句,已為長安文人爭相頌唱的妙句,後來的觀李十二孃舞劍器行更是膾炙人口,人人皆贊。”

玉真公主含笑注視顧青,點頭笑道:“顧青之名,修道方外之人亦有耳聞,這幾日來道觀拜訪本宮的才俊,對顧青亦多有讚譽之辭,今日親見,卻是好一位少年才子。”

顧青垂頭道:“臣謝太子殿下,謝公主殿下謬讚。臣惶恐,不敢當。”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