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逆天換明txt下載> 第四百六十一章 遼東戰役拉開帷幕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百六十一章 遼東戰役拉開帷幕 (1 / 4)

建州戰役結束後,郭大靖坐鎮遼東,作出了一系列的佈署,或者說是調整,把防線向後進行了收縮。

鳳城是前哨據點,是可以放棄的。既拉長建虜的補給線,又使兵力能夠更加集中於鎮江和寬甸地區。

“鎮江的防禦設施經過不斷的修繕加固,不敢說固若金湯,可也稱得上是難以摧毀。”

郭大靖坐了下來,喝著茶水,緩緩說道:“城外數道寬深的壕溝,城上二十多門紅夷大炮、百多門其它火炮,進攻之敵必將遭到重創。”

“既然建虜的軍事行動不能持久,長期圍困的戰術就不用考慮。何況,鎮江儲備的糧彈物資,足以支撐兩三個月。”

何可綱認真地聽著,要堅守鎮江堡,肯定有郭大靖的目的,或許還將有一場凌厲的反擊,削弱建虜。

“鎮江堡不失,建虜就不太敢跨越鴨綠江,攻打朝鮮。”郭大靖露出冷笑,說道:“何況,在義州的朝鮮軍隊,也今非昔比,堅守城池和要地,還是能做到的。”

“建虜未必會進攻朝鮮,但推進到鴨綠江邊,就能夠對朝鮮形成恐嚇和威脅。在決戰的時候,我們可能還需要朝鮮方面的支援。如果能夠粉碎建虜的企圖,還是要打好這一仗。”

看著何可綱,郭大靖笑了笑,繼續補充道:“鎮江堡不大不小,比寧遠更適合堅守。建虜若要強攻,便給他們一個血的教訓。”

城池越大,需要的兵力越多,防守時也容易出現漏洞和破綻。特別是長期被圍困時,人多就意味著物資的巨量消耗。

遼陽、沉陽等大城,軍興之後,都被建虜比較輕易地攻佔。但這並不意味著建虜攻堅能力的強大,而是大城池的防禦確實很難照顧周全。

寧遠、錦州能夠長期堅守,便得益於城池的規模,城上的西夷火炮。

還有歷史上崇禎十二年的松山之戰,金國鳳率三千將士,堅守兩月有餘,建虜損失慘重,皇太極也是無奈退兵。

所以,在建虜獲得新式火炮之前,攻堅能力的虛弱就是他們難以改變的劣勢。

當然,守軍的戰鬥力和意志更是最重要的因素。

比如江陰之戰,清軍兩百多門火炮晝夜轟擊,二十餘萬大軍連攻八十一日,損失慘重,死傷近八萬。

江陰又有多少正規部隊,又有哪位不世名將,不過是典史閻應元率領著城中十數萬百姓的拼死抗擊,卻在歷史上留下光彩奪目的一頁。

而憑藉鎮江堡形似稜堡的堅固工事,數千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東江軍,郭大靖相信他們能夠抵擋住數倍建虜的勐攻。

“原來是要保護朝鮮。”何可綱恍然,點著頭說道:“郭帥眼光深遠,末將遠不及也。”

在遼西,面臨的形勢遠沒那麼複雜。什麼朝鮮,什麼蒙古諸部,跟他們都沒關係,或者說是根本不想理會。

只要守住城池就萬事大吉,基於這樣的思維,遼鎮將領們的眼界都比較狹窄,無法從更高的戰略角度來看待問題。

或者,更準確地說,遼鎮將領是比較自私,除了遼西那一小塊地方,他們並不關心其他地方的戰局。

之所以有這樣的毛病,主要是軍閥心理已經根深蒂固,這從李成梁那時候就已經開始。

只要能守住自家的地盤,只要能儲存住自家的實力,誰管別人的生死。死道友不死貧道,自家的命才是最金貴的。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