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月再不發,就斷餉三個月了。”陳有善面帶憂色,拿著賬本記錄向郭大靖彙報,“好在賞功銀到了,由皮島毛帥那邊送來的,全額,沒有扣除。”
郭大靖心中浮起暖意,仗是自己帶著廣鹿島人馬打的,毛文龍分到了大功勞,卻沒貪賞功銀,令人欽佩。
但賞功銀中有自己提前發放的撫卹,剩下的也不準備補發餉銀,這不是他的責任。
但士兵要養家餬口,要維持軍心士氣,糧食是肯定要多發的,算是暫借也好。等朝廷恢復餉銀,再扣除便是。
沒錯,郭大靖準備拿出糧食,甚至還有自己掏錢的準備。這個時候,收買人心,效果是最好的。
而且,讓朝廷,讓皇帝,來背這個鍋,對郭大靖日後也是有利無害。反正也沒指望過他們,倒是擔心手下忠君愛國,來道聖旨就把自己給拿下呢!
我的兵,我來養,但一定要唯我馬首是瞻。就是欽差,老子一聲令下,也能毫不猶豫地執行他的命令,那才是他需要的。
會有這樣的情況發生嘛,看毛文龍是怎麼死的,郭大靖就不得不防。
“如果不是有那一萬石糧食,現在島上的軍心民心應該很亂了。”陳有善有些欽佩地看著郭大靖,“但按人均每天一斤糧算,也只能支撐三個月。”
“土豆和黑麥也算上的話……”
郭大靖不待陳有善說完,便擺手道:“不行啊,那是咱們東江鎮的希望,不到萬不得已,不能動。”
陳有善點了點頭,他也知道這一點,可要是人都快餓死了,恐怕也顧不了那麼多了。
“告訴島上軍民,某已經從外購到糧食,足夠支撐半年。”郭大靖思索已畢,開口說道:“再加上島上的產出,捕魚船隊的收穫,總要讓大家度過這個難關。”
陳有善張了張嘴,還是沒細問。不管是真是假,能夠安定人心就是好的。
“海洋島那邊的收穫如何?”郭大靖問道:“一個多月了,產量應該有所提高吧?”
陳有善翻開賬本,說道:“提高還是有的,比上個月多了三成,總量已經達到了四萬多斤。”
十幾艘船呢,每艘船一個月才四千多斤?太少了!
郭大靖接過賬本看了一下,又遞還給陳有善。鯨魚還是沒有捕到,但這並不是影響產量的關鍵。
摸著下巴思索了片刻,郭大靖說道:“我讓秦大海過來一趟,詳細問問再說。”
陳有善看出郭大靖不是很滿意,不禁勸慰道:“他們應該很辛苦了,出海打漁這事兒吧,有時候也看運氣。”
郭大靖笑了笑,說道:“不是要責怪他們,而是要商量出更好的辦法。”
這不是假話,而是郭大靖意識到了自己忽略的一個地方。捕鯨固然很好,但常規捕魚才是平時最大的收穫。
郭大靖不是很瞭解現在捕魚船隊用的什麼網具,什麼技術。如果沒用拖網的話,倒是完全可以改進。
不管是雙船拖網,還是單船拖網,郭大靖在前世看到過那種一網下去十幾噸、幾十噸,甚至上百噸的壯觀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