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結束,夏侯安回屋寫了書信。
沒與任何人說,只喚來心腹親兵李青頑,讓他快馬去趟齊地,將信交給袁譚,而且只能交到袁譚手上。
深知此事重大,李青頑不敢怠慢片刻,接了書信,快馬奔出都昌,直往齊地縱馳。
齊地,臨淄。
這裡是青州的治所所在,拿下青州以後,袁譚便閒了下來。
要做的事情其實很多,信理庶績,勸農賑貧,興修水利……
然而袁譚對這些內政建設無感,所以一直都是沮授在忙裡忙外。
袁譚所渴望的,是能夠作為勇將衝鋒陷陣,前些時日他收到訊息,父親袁紹正在與北邊的公孫瓚交鋒,不過接連失利,已經連輸了幾陣。
袁譚因此申請,想回到袁紹身邊作戰,結果卻遭到父親拒絕,這使得他鬱悶不已。
這天, 袁譚正在軍中操練。
有士卒來報, 說有人送信前來。
見士卒兩手空空,袁譚不由問道:“信呢?”
士卒回答:“那人倔得很,說信件只能交到您的手上,其他人一律不給。”
聽得這番說辭, 袁譚便猜到了信中定是有不可告人之說, 於是親自前往。
袁譚出來,李青頑便將書信奉上。
袁譚記性不差, 認出這個信使就是夏侯安身邊的親兵, 但他沒有點破,接過書信, 然後叫李青頑隨自己到帳中問話。
來到帳內, 袁譚屏退左右士卒,隨後將書信開啟,上面的確是夏侯安的字跡。
信的前半部分,說了些肉麻的情話, 大概就是闊別許久, 甚是想念大公子的雄偉英姿, 好比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真是行也思君, 坐也思君。
看得袁譚起了一身的雞皮疙瘩。
好在信的後半部分沒有讓人失望。
夏侯安要替陶謙出使朝廷, 由曹豹領五百軍士沿途護送, 其中攜有大量的珍貴貢品, 十日之後就要經過齊地, 故而差人提前送來訊息,並且表示願意裡應外合, 助袁譚奪得這些寶貝,以此來表明忠心。
看完信件的袁譚大喜, 正愁近來無事可做,就有這麼大的肥羊送上門來, 當即發號施令,準備調兵遣將。
然則軍中布有沮授的眼線, 不到半個時辰, 這位因政務操勞憔悴許多的監軍便來到軍中,當面質問起袁譚:“大公子調兵,意欲何為?”
對此,袁譚回答得爽快:“我收到情報, 陶謙派人向朝廷進貢,過幾日就會經過齊地, 沮監軍你也知道, 父親如今在北邊與公孫瓚交戰,手頭軍費緊缺,我作為袁家長子,自然該為父親分憂。”
言下之意,已是不言而喻。
不過袁譚卻沒將夏侯安供出,在他看來,夏侯安可是他設下的暗子, 輕易不能顯露。
如今看來, 當初收服夏侯安的決定,真是無比的英明睿智。
有好事就知道在第一時間通知自己。
沮授聽完, 哪會不知袁譚的念頭,當即苦口婆心的勸諫起來:“大公子,你糊塗啊!天子雖然式微, 但終究是大漢朝的天子,你要是洗劫了進貢的貢品,就等於是給全天下的人留下了把柄,到時候,主公也保不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