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安在短暫的懵圈過後,回過神的第一反應就是:還有這種好事?
當初將天子送回東郡,夏侯安可不止一次的暗示過曹老闆,表示自己想去地方當個小縣令,混混日子。
然則曹老闆一直沒準,只說夏侯安才思敏捷、見解獨到,自己還有很多事情要與他商量。
曹老闆不放人,夏侯安也沒辦法。
如今,孔融居然願意把都昌縣讓出來,這是夏侯安如何也沒想到的,也不知是哪位老哥在背後推波助瀾,抬了我這一手。
心中有意,但嘴上還是要推辭一二的:“承蒙孔北海抬愛,只是我對北海的人文地理不熟,恐怕未必能有所獲。”
然而孔融根本不在乎這個,他在乎的是,只要夏侯安能留下來給他看家護院就行。
此時,一道身影從屏風後面轉出,拱了拱手:“某不才,願為縣簿輔佐夏侯將軍。”
不是別人,正是禰衡。
在此之前,孔融曾多次邀請禰衡入仕,甚至還特意把郡地二把手的位置給他騰了出來,然則禰衡表示,自己不願為官。
如今,他竟主動提出要去地方任職縣簿,這在孔融看來,簡直屈才!
好在他與這位小友情誼匪淺,知道禰衡的小小心思,也不點破,甚至默契的唱起雙簧,笑著點頭:“好好好,有正平輔佐伯陽,相信定能還都昌百姓一個太平祥和!”
說實話,夏侯安內心是一千個不情願的。
只是禰衡滿臉期冀的模樣,好像直接拒絕,也不太好。
更何況,北海老大孔融都發話了,總不能不給他這點面子吧?
算了,只要禰衡以後少開腔,給我少拉點仇恨就行。
想到這裡,夏侯安向孔融抱了個拳,算是領下了這份差事。
見此,孔融舒了口氣,這下可以高枕無憂了。
禰衡也舒了口氣,終於可以名正言順的跟著夏侯安了。
二人對視一眼,皆是各取所需的笑了起來。
出了郡守府,大步往外走的夏侯安在下臺階時,撞見了迎面而來的太史慈。
“子義來郡府何事?”
夏侯安頓下腳步,寒暄問起。
太史慈對此也不隱瞞,認真回答:“我本是奉母命前來相助,今北海之圍已解。揚州刺史劉繇之前有書來喚,我也該應命去往揚州……”
說起這個,夏侯安這才想起,歷史上好像真有這麼個事兒,後來孫策引軍攻打曲阿,在劉繇手下任職的太史慈與一無名之卒於神亭酣鬥孫策及麾下十三將,後來劉繇敗逃,太史慈在涇縣為孫策所俘,受降於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