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死地距離襄陽直線距離有三四百公里,但因為都是山地,並無公路鐵路,想要繞過去的話,卻是要多走很多冤枉路,也要多花很多時間。請大家搜尋()看最全!更新最快的
來到這裡的人,無一不是修行界的好手,趕起路並不比汽車差,兩條腿絕對可以跑過四個輪子,唯一的毛病就是太費鞋!
再好登山靴,也經不過修士那巨大力量的連續蹬踹,更何況這裡還有大量典型喀斯特地貌,岩石鋒利的很。
不過,相比起來,這也是個無傷大雅的小笑話,在出發之前,殷東一就已經提醒,甚至幫修士們準備好了鞋子。
武當派也並沒有強求,願意走山路的,殷東一帶隊前往,願意坐車前往的,武當派也早就聯絡好了。
出乎大多數修士意料的是,選擇坐車前往的竟然寥寥無幾,大部分修士都選擇與大傢伙一起步行。
七門八派眾多高層修士好不容易聚在一起,誰不想多在一起交流探討一番,行走於蒼山綠水的情趣自然要比坐在悶熱的車子裡要舒服的多。
這些修士,包括陳易自己,都有一個毛病,那就是對環境太過挑剔,整日風水寶地住慣了,乍然坐在車裡可不是不舒服!
當然,這裡面肯定有例外。
比如說曾經的玄武曹軒白,就沒有與大眾一起,而是直接乘著的私人飛機趕了過去,將眾人遠遠拋於身後。
陳易沒有飛機,就算是有飛機也不會在這個時候炫富拉仇恨,況且,他還要觀察地氣靈樞的變化,他可沒有火眼金睛,在天上也能看見地氣的流轉。
眾人走走停停,在巴山之中差不多行走了三天時間,風光領略到了,平日裡沒什麼交流的修士們關係也拉近了很多,尤其是那些沒有利益之爭的門派,也都越好哪日有空,必要去往自己門派做客。
陳易從來都很合群,這次旅途也是故意跟眾位修士拉近關係,以便多多瞭解這修行界中的事宜與規矩。
大部分人都對陳易客氣有加,陳易的言語又不乏幽默,時常能蹦出幾個冷笑話,逗得眾人哈哈大笑,在沒有女同胞的時候,陳易經常會與其他修士一樣,冒出幾個葷段子來。
之前在陳易心中,那些名門大派的修士必然會跟電視電影中的一樣,高冷逼格裝到十足,可彼此熟悉之後,陳易並沒有發現他們與尋常人有多少區別。
慢慢的陳易瞭解到,這些修士只有極少一部分會躲在山門中閉關修行,大部分都是行走世間,體會人間百態,磨練心境。
這裡面有來頭的人不少,有公務員,有企業家,有國內知演講講師,其中還有幾位還位列福布斯富豪榜上,只是賺取錢財並非修士目的,錢夠花了也就可以了,沒出格到玩出個首富之類的。
雖然他們沒有玩出華夏首富這種樹大招風的名頭,可這些門派積累的財富卻著實不少,無數人
眾位修士也對陳易的印象大為改觀,原本以為陳易是個很難接近的人,年紀輕輕便有如此修為,又加上馭龍者一直神龍見首不見尾的行事風格,想當然的把他當成了心高氣傲之輩。
可一接觸下來,發現根本不是那麼回事兒,陳易不僅沒有半點清高之氣,反倒極為平易近人,言辭幽默,頭腦靈活,平添了許多好感。
到了最後一日,即便是龍虎山的張羽塵和茅山的邴吉都與陳易談笑風生,一派相見恨晚的氣氛。
“陳先生,張某有一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最後一日,行走深山巨壑之中,張羽塵與陳易聊了許久之後,忽然問道。
“張天師但說無妨”,陳易見張羽塵說的鄭重,也不由嚴肅起來。
龍虎山是華夏道家的發源地,由東漢張道陵所創,張道陵被世人尊稱為最接近天道的老師,所以世稱張天師,而他的後人也承襲了這個稱號,歷任龍虎山掌舵人都有天師的稱號。
“據我所知,人鬼殊途,陰陽兩端,太過親近還會導致人之元陽外洩,損傷元氣……”,張羽塵組織著措辭說道,“一般人見了陰物鬼物能離多遠就離多遠,即便是我等修士,接觸久了也會帶來莫大傷損,不知陳先生為何要隨身帶著一個靈體?”
陳易愣了愣,旋即明白,敢情張天師早就看出蓮兒存在了。
他苦笑一聲,說道,“張天師有所不知啊,這蓮兒也是個苦命人,當初……”
一邊走著,陳易便將為何非要把蓮兒帶在身邊的緣由解釋清楚,又把這一人一鬼的如何相遇,期間發生的事情也簡單解釋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