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興漢圖秦腔安萬全本> 第441章 計定子午谷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41章 計定子午谷 (1 / 2)

在監察方面同樣仿效和諧後世歷史記載的明朝,設立督察院。有左右御史、左右副都御使、左右僉都御使等官。又設十三道監察御史(一百一十人)。都御使是“糾劾百司,辨明冤枉,提督各道,為天子耳目風紀之司”。十三道監察御史的職責是“察糾內外百司之官邪,或露章面劾,或封章奏劾。

在內刷卷,巡視京營,監臨鄉、會試及武舉,巡視光祿,巡視倉場,巡視內庫、皇城、五城,輪值登聞鼓。外巡按,清軍,提督學校,茶馬,巡漕,巡關,攢運,印馬,屯田。師行則監軍紀功”。巡按稱為“代天子巡狩”。官雖不高(正七品),出外巡查時權力卻很大。設通政使司,有通政使、左右通政、左右參議等官,掌管“內外章疏,敷奏封駁之事”。

一同設立的還有大理寺,翰林院,國子監以及太醫院等。其中一個最為引人注目的便是內閣。名義上內閣是皇帝諮政機構,設中極殿、建極殿、文華殿、武英殿、文淵閣東閣大學士各一人,正五品。

本來劉琮還想設立樞密院統轄全國軍事系統,考慮到國家尚未統一,軍事高度集中反而不利於各處駐守將領發揮這才作罷。

不打仗的日子過得很快,就連當初那個毛頭小孩鄧艾如今都已長大成人,為了感謝劉琮的知遇之恩,已經來到襄陽為官。在襄陽呆了三個月之後,劉琮便讓其去白水關跟著魏延學習。

而大漢與曹魏對峙的局面一時間也不能被打破,東西中三條線,中線基本上雙方囤積重兵牽一髮而動全身,所以劉琮與曹操也是十分默契的按兵不動。能夠進行小規模的戰鬥也就西線和東線,在西線一直是夏侯淵主攻,魏延防禦。而東線則是甘寧、陸遜主攻,張遼防禦。

因為白水關的存在,夏侯淵幾乎討不到什麼便宜,倒是東線因為戰線較長,張遼疲於斃命。甘寧和陸遜配合著將方向不斷上推,尤其是在江淮地區,不過也僅僅是限於淮河以南的區域內。再往北廣袤的平原,曹操的騎兵有絕對優勢。

劉琮在等待,等待曹操去世,北方大亂的機會!當然在此之前也必須做好相應的準備,而從西線進攻無疑是最合適的選擇。觀眾地區自古以來就是皇朝的中心。在朝廷穩定下來之後劉琮也不止一次的主持召開高層軍事會議,甚至魏延、龐統等人都數次往返於白水關、襄陽之間。

劉琮最終下定下決心奪取漢中,讓馬超。黃忠再次從江陵出發與魏延匯合,然後對漢中發起了攻擊!歷史上蜀漢和曹魏對於漢中也是展開了數番爭奪。所以劉琮自然知道漢中對於自己的重要性!

漢中地區位於秦嶺和大巴山脈所圍成的盆地之中。北面隔險峻的秦嶺山脈與魏國的關中地區相連,南面隔大巴山脈與四川盆地相通,是從關中進入四川的最重要通道。

由於秦嶺比大巴山脈更為險峻,因此,對於四川的守衛者來說,以秦嶺一線作為對北方的防禦線比以大巴山作為防禦線在戰略和戰術上都要好很多。

所以法正論述漢中的重要性時說:“上可以傾覆寇敵,尊獎王室,中可以蠶食雍、涼,廣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為持久之計。”

楊洪向諸葛亮強調漢中之重要時也認為:“漢中則益州咽喉,存亡之機會,若無漢中則無蜀矣,”

相對來說,漢中對於北方來說,並不是關係生死的地區。北方以秦嶺作為防禦線比以大巴山明顯要優越。只有在北方要進攻四川時,漢中才顯示出它的重要性。

本次戰役的結果也證明了以上的觀點。劉備為了整個四川根據地的生死存亡問題,動用了在四川所有的精銳部隊和優秀將領、謀士,全力爭奪漢中地區長達一年半之久。反觀北方的曹操,不僅增援漢中的行動慢慢吞吞,最後乾脆沒有經過什麼作戰就放棄了對漢中的爭奪。

曹操的放棄漢中,就等於暫時放棄了進軍四川、消滅劉備集團的想法。現在劉琮也是要逼迫曹操放棄漢中,好為自己將來進軍關中做好準備!而魏延、張任、馬超、黃忠加上龐統的組合也沒有讓劉琮失望,終於在永平三年春拿下漢中,隨後魏延便領兵進駐漢中,他這個漢中都督也終於名副其實了。

拿下漢中之後,關於如何在北方大亂時奪取關中的問題在朝廷內部逐漸形成了兩種觀點。一個是諸葛亮、荀彧等人的計劃,派疑兵出斜谷吸引魏軍主力於關中地區,大軍安從坦道,攻取隴右,切斷魏關中與河西地區的聯絡,為進一步攻取關中和河西打下基礎。

另一個是魏延的偷襲關中計劃。歷史上最終是採取了第一個計劃,結果是雖然經過5次北伐(如果包括後來姜維的就更多了),也沒有取得什麼戰果。

關中的得失關係到劉琮的統一大業的進城,劉琮自然也不敢怠慢,考慮到歷史上蜀漢數次北伐最終武功而返,劉琮可不想就這麼一直二分天下。所以在這個決策問題上也會放下身段,反覆徵求眾人意見,自己也是結合後世學的一些軍事理論。

歷史記載中關於魏延的偷襲關中計劃,主要有兩個版本:

《魏略》的記載:“夏侯楙為安西將軍,鎮長安。亮於南鄭與群下計議,延曰:‘聞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無謀。今假延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楙聞延奄至,必乘船逃走。

長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橫門邸閣與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東方腥聚合,尚二十許日,而公從斜谷來,必足以達。如此,則一舉而咸陽以西可定矣。’亮以為此縣危,不如安從坦道,可以平取隴右,十全必克而無虞,故不用延計。”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