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麟兒自幼聰明好學,他有此志,我自然不會攔他,只是族人當中已有人叫鄧範的,而且比他年長几歲。”
“哦。”劉琮這才明白,古人起名很是講究,尤其是男丁,往往起名之際,表字也選好了。華夏之大同名很正常,但一縣之內,同族之中,同名自是不妥。
“看來這鄧範這名你是不能用了,有沒有想過取其他名啊?”
“有,鄧艾!”
“鄧艾?”
“是啊,反正我有點口吃,叫艾正好應景。”
小孩很是自嘲道,可劉琮卻陷入了沉思,鄧艾?新野人?口吃?所有的跡象都指向了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軍事家、將領——鄧艾。其人文武全才,深諳兵法,對內政也頗有建樹,是魏國綜合能力最強的將領。公元263年他與鍾會分別率軍攻打蜀漢,最後他率先進入成都,使得蜀漢滅亡。
想來也對,鄧氏一族曾經是新野大族,只是不知道這鄧艾與新野鄧氏有無關係。後世歷史考證鄧艾自幼喪父,鄧艾生活在戰爭頻發、社會動盪的年代,生活在土地高度集中、豪強兼併劇烈的中原,日子的艱難是可以想見的。不過,鄧艾從小受過良好的教育,這對他的一生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而眼前的小孩不正是孤兒寡母嗎?而且看起來也讀過不少書?難道他真的是鄧艾??如果是,那劉琮又撿到一個寶貝,比起四年前的廖化來,這鄧艾……
要知道屢戰姜維,偷渡陰平,尤其是偷渡陰平,此戰,鄧艾趁兩軍主力相持之際,率偏師出奇兵,進行大縱深迂迴穿插,繞過蜀軍的正面防禦,直搗蜀都成都,創造了中國戰爭史上著名的奇襲戰例。魏滅蜀之戰,是結束自東漢末年以來分裂局面,重新實現中國統一的重要步驟。滅蜀之役,鄧艾之功不可沒。
“鄧艾好,不過不僅僅是口吃之意,應該立志艾命為國,為匡扶漢室,為天下百姓!”
“多謝大人!”經過劉琮這麼一提醒,原本只是自嘲而取名鄧艾的小孩頓時明白了,比起文為世範而言,艾命為國更是高出一個境界!
“好了,該說說你家的事情了,適才我們是路過聽到動靜才停下來的,到底怎麼回事?”劉琮基本上可以確定這個人小志大的,臨危不懼的小孩便是歷史上的那個鄧艾無異。
本來稍稍開心了點的鄧艾,聽得劉琮問題,又傷神不少,斷斷續續的說出了事情的原委。
原來鄧艾少孤,留下孤兒寡母生活很是艱難,但鄧艾母親卻是個能幹之人,從小送鄧艾讀書,家中幾乎沒有任何積蓄,便是這樣,鄧母照樣堅持,就連曹操南征時,母子二人也只是暫避樊城。
鄧艾所在的家族是新野鄧氏的旁支,虧得平日了有個遠房同族,鄧艾口中的伯苗叔叔時常接濟鄧艾一家,這才讓鄧艾從小能夠接受良好的教育。本來劉琮入主荊州擊退了曹操的南征,新野百姓都認為迎來了相對安定的生活。
就在今年七月,突然出現了一個人看上了鄧艾母親,欲強行納為妾室,鄧母堅決不允,此人又透過鄧艾堂叔,鄧艾堂叔是個賭鬼,幾番下來便是輸個精光,不得已便協助此人慾得到鄧母。今日上午便是前來接人,鄧母寧死不從才被打傷,而且此人還放下話來,明日再來,再不從便是死路一條。
“何人如此囂張?”劉琮很是不解,為什麼鮮有的幾次惡霸作惡都被自己碰上了,文聘治下居然還有此等大膽之人?
“劉……劉濤。”
“劉濤?可是襄陽人?”劉琮問道。
鄧艾搖搖頭,顯然對於劉濤此人他也是瞭解不多。
“那你們為何不報官?”
“我們也想報來著,可是伯苗叔不讓,伯苗叔叔因為幫我出頭,也被他們趕出了縣衙。”
“哦,你伯苗叔在縣衙官居何職?”
“只是個小吏,不做也罷,這新野縣令不識人才,伯苗叔很有才華的。做一縣令都不為過!可恨他們連伯苗叔都打!”
鄧艾說道伯苗叔被打時似乎比母親被打還氣憤。
“你敢不敢去縣衙擊鼓鳴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