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剛睡醒來一心想著救黃祖,現在回過頭來想想實在太冒險,不過能救下黃祖總算沒白跑。
要是就此產生蝴蝶效應,那他這個和諧後世來的人又會少一個先知先覺的優勢了。不過既然救下了黃祖,就先厚著臉皮享受救命恩人的待遇吧,自己也需要有人去襄陽給自己的形象增光添彩,黃祖是荊州老臣,只要他在襄陽城監察院一站,劉琮的威名將從此傳遍荊州。
想到此處,劉琮便從地上爬起來:“黃叔,琮以為,南郡援軍不久便會到來,我們不如就此紮營,一邊派哨兵前往沙羨城打探訊息,一邊收攏江夏殘部,待到我南郡援軍來時再與他們一較長短。”
“賢侄後面還有部隊?”
“當然有,你在信中說孫權有三萬人,我豈能就只派一千騎兵前來。不過兩萬步兵最快也要等到晚上了。”
“已是很快了!”黃祖現在有點後悔了,是自己不瞭解劉琮,他更沒想到劉琮的騎兵會這麼快趕到,後面的步兵晚上就能到,早知道就在沙羨城內固守了。
“這裡離沙羨城太近,孫權會不會追來?賢侄你又是何以斷定孫權這次只是來搶掠的,如果他準備堅守沙羨不出怎麼辦?”黃祖雖然在江夏多年,卻是被孫權騷擾過多次,但現在朝廷基本上是擺設,從孫堅開始,孫氏都想奪取荊州。
“他還沒準備好,以周瑜的軍事天分,以及一大批東吳的軍事參謀,如果東吳全部出動,拿下荊州的勝算很大,但打江山易,守江山難,拿下荊州就必須要鞏固統治,而要鞏固荊州的統治,就必須要大力扶植當地士人——這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呢?
可以把江東當做樣板,孫策入主江東,阻力最大的並非軍事,而是當地豪族,為了擺平士人的反對,孫策採取血腥振壓,殺人如麻才勉強穩定下來。
孫權上臺後大力扶持,雖然統治穩固住了,但很快便形成了尾大不掉之勢,這是誰都不願看到的,孫家與東吳士人硬碰硬,顯然不利於統治。
周瑜跟孫權兩個人,本就屬於不同階層,周瑜代表的是士人,孫權代表的是寒門,孫權要的是防止士人壯大,周瑜卻希望像自己這樣輩輩做官的人越來越牛。他們想的東西從根本上就不一樣。
周瑜不會考慮荊州士人壯大了以後怎麼辦的問題,或者說即便想到了也不會出什麼對策,因為他自己本身就是其中一員,難道他會跑到孫權那去出主意讓孫權對付自己嗎?這種事情當然交給孫權自己去解決。
孫權一定會選擇先鞏固自己的統治,飯一口一口的吃,步子邁小一點,等到江東士人慢慢服了,再吃荊州。”
“賢侄大才!你如此肯定,想必錯不了,只是這裡離沙羨縣城是在太近了……”黃祖以前一直只是簡單以為孫權每次來找自己報仇,但又畏懼荊州軍力,才採取騷擾戰術,今天聽劉琮這麼胡謅,頓時覺得豁然開朗,他也不擔心安陸黃氏了。甚至隱約覺得劉琮完全不是外人所說的那樣不學無術。難怪上次中秋大會他會大放異彩,看來自己還是對這位二公子缺乏瞭解。
“太遠了,我們就無法瞭解沙羨城的情況,那些準備尋找隊伍的兵士也找不到我們。倘若孫權不依不饒,我們再退回安陸不遲。”劉琮當然不能讓黃祖瞧出破綻,不過歷史上就是這麼記載了。況且安陸就在沙羨西北方向,兩縣之間並無險要可守,相信黃祖也不願意將戰火燒到安陸去,那麼就地駐紮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跪地泣血求收藏,謝謝各位書友,請高抬貴手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