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人保護的正是從江夏郡治所沙羨城剛撤下來的劉表的大公子劉琦。這位公子是三天前還信心百倍的率領一萬五千水軍迎擊孫權,此刻卻躺在行軍擔架上動彈不得。原來他在戰鬥中受了傷,退回沙羨之後,沙羨城隨即被孫權領兵包圍。
江夏太守黃祖唯恐劉琦出事,又怕襄陽、南郡援軍不能及時趕到。便令剩餘將士棄城而出,分出這五百精兵護送劉琦,自己率餘部與江東先鋒呂蒙的人馬糾纏。黃祖的算盤是,先將劉琦送回襄陽,如果自己和部下還能脫逃就回到安陸再組織抵抗。
這些兵士也許實在是累了,大家準備原地稍事休息。幾個為首的小心翼翼的圍在劉琦跟前,其餘的人則在百步之外警戒。
說來也是奇怪,這一年剛剛過完年,江東霸主孫權採便發兵進攻駐守夏口的劉表大將、江夏太守黃祖。黃祖見孫權來攻,便用蒙衝戰船橫於沔口,下用棕櫚大繩系以巨石將船固定於水面,上以弓弩手千名交叉發射,封鎖水路。
孫權軍至沔口,受阻不能前進。於是孫權將領董襲等人率敢死隊百人,披重甲,乘大型戰船,衝入敵陣,董襲親自用刀斬斷二支敵人固定戰船的大繩,蒙衝戰船流動,道路讓開,孫權大軍隨之而進。黃祖又命劉琦率水軍迎戰,孫權部將呂蒙身先士卒,大敗劉琦,黃祖之子黃射為掩護劉琦逃走而被孫權擒獲,孫權軍水陸並進,遂攻佔夏口。
隨後孫權率兵直指沙羨,黃祖向劉表、劉琮求援,誰曾想,孫權為復仇而來,手下將士十分勇猛,尤其是先鋒呂蒙。就連最近的劉琮都沒趕到沙羨,這沙羨城池卻是支撐不住了。
本來沙羨城經過黃祖的多年經營至少能夠撐到劉琮的援軍來救,
黃祖心裡雖有不悅,但當時情況已經十分危急,只要能投入戰鬥的,不管老弱病殘都全部上城牆。結果,沙羨縣城沒被攻破,大公子卻再次受傷。
要是換了別的人,黃祖可以不管其死活。但黃祖自跟隨劉表以來,素蒙賞識,黃祖也知道劉表十分寵愛二公子。但這劉琦畢竟是長子,萬一哪天劉表轉過性來……現在大家明面上還遵從漢獻帝,實際上都各自為政了,這劉琦極有可能是未來的荊州之主。
劉琦這個時候自然不能死在自己的地盤上,黃祖自然拼了身價性命也要保劉琦周全。保住了劉琦才能保全自己,才能保全家族。
而在劉表和襄陽大部分將領看來,孫權不可能攻下沙羨,也無心進駐荊州,之所以老是纏著黃祖,無非是報殺父之仇。最多接著報仇的名義劫擄些百姓而已。
剛開始,黃祖也認為孫權絕對不會捨命攻沙羨,畢竟沙羨縣城牆高水深,孫權軍如果強攻必然損失慘重。何況江夏百姓在劉表的治理下,民心歸附,孫權拿下江夏郡也不得人心。
不知道這呂蒙是吃了興奮劑,還是認識劉琦。自從劉琦敗之後,呂蒙連續三天猛攻,雙方損失慘重。黃祖部下本來還有六千人,還能堅持幾天。黃祖也早已陸續派出斥候前往襄陽和江陵求援。
但現在劉琦受傷,襄陽的二路援軍不可能馬上就到。而劉琮與劉琦有罅隙黃祖自然知道,上次劉琮也曾好心勸過自己不要冒進,不要讓劉琦領兵之類,黃祖還當是劉琮為了對付劉琦,所以沒有積極回應。此番劉琮若是氣量小人,只怕也是遲遲不發兵救援。,黃祖思來想去,決定先保護劉琦回襄陽。自己則率部退回安陸,以防不測。
只要將劉琦安全送回襄陽,就算沙羨城不保,想來劉表也不會怪罪。畢竟自己的長子都搭進去了,不能全軍上下為了一個沙羨而送命。於是在今天早上率領城中所有將士棄城西逃。孫權軍隨即進入沙羨,接著又派呂蒙追殺黃祖部。部將程普也請命一同追擊。
黃祖見敵人窮追不捨,不得已,分兵迎戰,令自己的小兒子黃瑞率五百精兵護著劉琮向襄陽而去。自己率領剩下的將士拖住追過來的呂蒙。
一方磽擴大戰果,另一方卻要拖住敵人好讓劉琦遠離敵區。兩軍初一交鋒便殺聲震天,戰鬥的雙方很快陷入了交著,進攻的一方人數佔著絕對的優勢,但黃祖及其也毫不膽怯,他們接下來只有一個目的,就是讓追兵離劉琦越遠越好。
……
看到狼狽不堪的江夏守軍,和擔架上的劉琦,劉琮便知道自己來對了。連忙招呼劉磐整頓疾馳了上百里的騎兵,自己下馬上前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