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他卻可以把自己手中所掌握的資源做到極致,這包括:儘量提高自己所部人員的戰鬥素質、把手中所具備的武器特點儘量合理的發揮出來、仔細研究地形、採取靈活多樣的戰術等等。
他雖然在這塊陣地呆的時間不長,但是他同樣已經對周圍的地形地勢有過了解了。
誰叫霍小山有一個出眾的記憶力呢,他也只是把這些地方逛了一遍之後便將周圍的情況印在了腦中,就象在他的腦海中建立起了一個只有足夠級別的作戰室裡才會有的那種立體沙盤。
而當在這些他有著記憶的區域進行戰鬥的時候,他馬上便會想到遠方的那個制高點可以放觀察哨,那個樹林裡能打伏擊,那條几米的河可以阻止追兵,等等。
這些與地形結合的戰鬥設想但凡部隊的指揮員都會想到,但關鍵是速度,他們需要憑藉各種輔助工具,但霍小山頂天需要一個望遠鏡。
記憶力、時空想象力、綜合分析能力這三者所產生出來的速度!
這個就是霍小山的天賦了,只此一家,別無分號!
霍小山給所有人的感覺話少,並不是說他在該說的時候不說,而是就象在行軍之際,別人在說著有一搭沒一搭的閒話,而霍小山不是,他的眼睛裡腦子裡全是周圍的地形。
成功只偏愛於有準備的人,成功更偏愛有準備而天賦更好的人,這個定律在霍小山的身上得到了最完美的詮釋。
霍小山用望遠鏡將所能看到的地形再次審視了一遍之後,開始給他計程車兵講解自己的戰鬥方案。
他的戰鬥方案就是把設伏地點再次提前,甚至不惜堵到日軍的家門口去。
讓日軍剛出來的時候就受到打擊,從而既殺傷日軍又遲滯日軍,避免或者減少日軍對他們陣地的進攻。
他要把他帶的這些人在黑夜之中佈置到相應的點上去,從而在日軍行進途中就進行打擊,最好是把日軍拖垮。
如果拖不垮也要讓日軍到達他們陣地前時沒有多少力量可以發動強有力的進攻了。
夕陽將最後一抹餘暈藏於西山之際,霍小山帶人便從藏身的樹林裡走了出來,靜悄悄的向東北方向摸去。
霍小山現在全連能戰鬥的有九十三人,他在陣地裡留了二十人,其餘七十三人都被他帶出來了。
七十多人都跟在霍小山的身後,自然沒有人吭聲,只有那沙沙的走路的聲音。
雖然這裡是開闊地那也只是和周圍的山區而言,溝坎岩石蒿草灌木小樹一樣不少,甚至偶爾還會冒出來一座孤零零的小山來。
走在最前面的霍小山在碰到不好走的地方總會先低聲提醒一下,然後他所說的話就被一直傳到了後面。
就這種複雜地勢下的黑夜行軍不光新兵就是老兵也搞不清他們究竟走出去了多遠也搞不清往哪個方向走了。
因為霍小山竟然還在黑夜之中還根據地形的變化隨時改變方向,新兵老兵唯一能夠確定的就是霍小山並沒有帶他們往南走。
以樹林出發為時間點大約十分鐘後,霍小山叫停了隊伍,他在那裡留下了三十名步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