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萬兩?那就是戶部的絹帛同染料了,康熙又坐回座位。
*曹顒這邊,直到唱標完畢,才開始留心外頭。
重頭戲,這個時候才上演。
果不其然,唱標完畢,就有筆帖式出來,說的就是戶部三庫出來的絹帛同染料。
底價二十二萬兩銀子,仍是暗標,參與投標的直接寫價格,而後交給各自包間外的筆帖式。
王魯生將心思都放在絹帛上,對染料興致不大。
說完染料,就是絹帛。
絹帛分了兩塊,一塊是上等綢緞絹帛細料,一塊是平綢粗布,前者底價五十萬兩,後者八萬兩。
王魯生是要走南洋貿易的,自然是要好料子。
只是寫價格時,他有些躊躇。他已經聽說了,揚州程家也在京城。猶豫間,他抬頭望向十三阿哥同曹顒。
這兩位,只能愛莫能助。
誰曉得程家會多大的手筆,要是真因少寫了一兩萬兩,失了標,影響的利潤可不是萬八千兩。
“十三爺,曹爺,這次上京,沒想到會遇到這個事兒。俺從京城能籌集的銀子,五十萬已經是頂天了……”王魯生帶著幾分為難,道。
別的曹顒幫不上,這個卻能襄助一二,笑著說道:“不要擔心這個,我哪裡多了沒有,幾萬兩還是能湊出來的。”
十三阿哥也說道:“這兩年南洋的利,爺都存銀行,也有三、五萬兩銀子。爺沒有使銀子的地方,若是你要用,明兒就叫人支出來。”
王魯生憨笑兩聲,對兩人抱拳道:“如此一來,俺就心安了。妥當些,就算多花幾萬兩銀子,只當是孝敬朝廷,往後也能賺回來。”說完,他拿著毛筆在紙上落筆。
“六十萬兩”,超過底價十萬。
就是曹顒,也只能讚一聲有魄力。
換做其他人,曉得會場多是宗親,商賈只有程家,怕只會添個幾萬兩。畢竟程家不知道他在,開出的價格不會比底價高多少。
看到這個數額,十三阿哥有些怔住。
少一時,他轉頭對曹顒道:“孚若,那八萬兩的布,咱們也摻合一下?”
曹顒不解他的用意,但是見他這般鄭重,與平素截然不同,鬼使神差地點了點頭,道:“好……”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