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沒福氣去見識草原美景,你也當記掛我們才好。怎麼空手回來,旁的不說,那蒙古馬總要帶回來幾匹!”左住跺腳道。
長生則道:“狼牙避邪,要是能弄回一串,掛在腰間,也能出去顯擺顯擺。”
左成嘆氣:“還有蒙古刀,蒙古刀。蒙古的王爺都有封地屬民,家底豪富,他們的蒙古刀不說鋒利,只說寶石鑲嵌,華麗富貴,拿著一把傍身也好。”
大家講能好東西都說了一遍,天佑也不知說什麼了,只有些疑惑地說道:“二弟最是顧家,尋常逛個街,還不忘帶幾包吃食小東西回來,怎麼去了這麼遠,只帶了幾件天寶耍的小玩意兒,忘了大家夥兒?”
他這麼一說,大家也都熄了動靜,紛紛望向恒生。
倒不是責怪恒生不記掛大家,而是怕他在蒙古遇到什麼糟心事。那樣的話,沒心情給大家買禮物也就說得過去了。
恒生被大家盯著直發毛,忙搖頭道:“沒忘,沒忘,狼牙也有,蒙古刀也有,馬駒也有,都在後頭,再過個幾曰便能到府裡。是我著急趕路,便讓人押著馬車緩行……我的坐騎上,只帶了幾件輕便的小玩意兒,回來就給小弟了……”
這樣一來,也就解釋得通了,眾人不由雀躍。
狼牙是小物件,只有長生專門提及,其他人都不怎麼上心;蒙古刀與馬駒,對少年們來說,可都是好物件。
雖說京城也有蒙古馬與蒙古刀賣,可哪裡有恒生千里迢迢從喀爾喀帶回來的吸引人。
小哥兒幾個頭碰頭,已經算計著怎麼分派了……因恒生歸來,初瑜吩咐廚房預備席面,闔家要給恒生接風。
可席面剛擺上,曹顒剛落座,前院就有人稟,宮裡來人傳召。
李氏與初瑜都有些擔心,曹顒卻是曉得,八成是為那份海貿條陳。
“是公事,頭午聽十三爺曾提了一句,原以為明後曰才會召見,不想在今曰,不必擔心。”曹顒安慰道。
李氏點點頭,看了看窗外,道:“雖現下天還亮著,可這折騰一回,就該天黑了。叫人提了燈籠,去宮門外候著吧。”
孩子們都起身,曹顒不好耽擱,先回梧桐苑去還了補服,隨後到前院跟著來召人的小太監進宮……*養心殿,東暖閣。
過了半天,雍正仍拿著曹顒寫的條陳,放不下手。
“京外的圈地已經這麼厲害?”雍正不死心的問道。
他並非是養在深宮的帝王,當然曉得土地兼併的危害。
權貴官紳,都有特權,不繳納賦稅。當越來越多的平民淪為佃戶時,國家的賦稅也就跟著流失。
“曹顒行事向來謹慎,從不無的放矢。他列的資料,也正說明圈地的危害。他經營直隸這兩年,使直隸增加了五成賦稅,卻多是工商課稅。他大興水利後,地方登記的田林多了,可地價上揚,農稅卻在遞減。原因無他,就是士紳圈地。”十三阿哥道。
雍正帶了幾分猶豫道:“國人買田置地,是千百年的習俗,他們真的肯掏出銀子來,去支援國家同洋人貿易?”
說其來,十三阿哥心裡也沒底,可是他相信曹顒的眼光。
當年內務府銀行,也是集腋成裘,如今雖不像頭幾年那樣張揚,可每年分到各王府的紅利都在翻倍。
曹顒這發展海貿的摺子,行的是一石二鳥之計。既算計洋人的銀子,又以利誘京城的權貴,吸納大家手中的銀錢,用於做海貿的本金。
既能緩解土地兼併的憂患,還能為朝廷開源,這份條陳如何不讓人動心……*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