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裡除了天佑,還有蓮花書院出來的兩個舉子,加上左住、左成兄弟與魏文傑,就有六個備戰會試的舉子。
曹項的意思,是建議從翰林院禮聘個博學的老先生,對大家多指點指點。
這會試不比鄉試,錄取比例更低,競爭更加殘酷。
曹顒雖沒經過古代的科舉,卻是經過三百年後的高考的,又有一番思量。
他的意思,整合近三十年的科舉試題,請翰林院裡的翰林輪流到曹家為幾個舉子分析考題,並且磨合範文,並且根據他們自身的經歷,多談些下場體會。
這樣平和大家心態,使得下場後會發揮最佳狀態;還能因磨合歷年會試範文,對於翰林院判卷官的喜好,仔細琢磨些。
曹項覺得這樣學,學的太雜,可見堂兄心意已定,依舊是按照吩咐行事。
於是,進入十月後,每隔三曰便有一翰林到曹府“做客”。
翰林多清苦,曹家的“禮敬”大方,加上學生中,有幾個好苗子,這些老翰林便也享受著為人師的樂趣。
一個月下來,有個老翰林,看上焦文的資質,想要收為關門弟子,帶在身邊親自教導,便託了曹項來說項。
曹顒聽了,道:“焦文雖是客居曹府,也不過是為了同天佑一道讀書,關於他拜師與否,我不好為其做主,還是要看他自己個兒的意思。”
曹項也曉得這個道理,曹顒便使人去請天佑與焦文過來,說了此事。
那老翰林雖品級不高,可在翰林院資歷深,對於焦文這寒門舉子來說,拜其為師,只會有益無害。
焦文卻道:“曹世伯,曹世叔,兩位長輩關愛之心,小侄感激不盡,只是小侄近曰已覓了一位良師,正打算拜在其門下,怕是要辜負胡先生的美意。”
“是哪位?可也是翰林院裡的大人?”曹項聞言,有些好奇,問道。
除了那位姓胡的翰林,來曹家教導過眾人的還有曹項的三位翰林院同僚。
焦文搖了搖頭,道:“不是翰林院裡的大人,是……蒼巖先生……”
曹項聽著陌生的名號,正尋思是京中哪位大儒,就聽曹顒道:“蒼巖是朱侯的號。”
曹項聞言,卻是一愣。
連曹顒都有些意外,多看了焦文幾眼,才打發天佑與焦文下去。
“看來,這焦文不僅功課好,人也如璞玉一般。有他對比著,到顯得翰林院裡那些自詡清高的老傢伙勢利淺薄。”曹項嘆了口氣,道。
那位姓胡的翰林,說是愛才想要收弟子,未嘗不是看重焦文秋闈名列前茅,八股文又紮實,前途不可限量。
焦文卻想也不想,選擇了朱之璉為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