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氏見狀無法,就將那兩個丫鬟打發回曹家。
高氏搖搖頭,道:“若不是借了你的光,李家上下怕是也都是奴。我已聽說了,皇上在江南抄的那幾家,除了李家不過是男人獲罪,家眷倖免;其他幾家,都是闔家問責,不是全家流放,就是罰沒入官奴。如今能一家人太太平平的,不愁吃穿,已經是福氣。人當惜福,她們以前再是嬌小姐,如今也是小戶人家的媳婦,就算再不適應,也得學著做家務。”
李氏早聽說李諾與李語岳家,都因李家問罪,同李家斷了往來;只有李誠那邊,因娶的是廉郡王福晉疼愛的義女何氏,受廉郡王福晉照拂頗多。
廉郡王福晉得知義女在婆家要料理家務,很是心疼,送了幾個婢子過來。何氏因長輩們都沒婢子的緣故,親自將這些婢女又送回郡王府。
廉郡王福晉雖沒有生女兒的氣,卻對李家頗有微詞。
“母親心裡念得雖是好的,可是當家的畢竟是侄兒媳婦。如今侄兒又回來了,行事難免有自己的主意。母親還是放開手,讓他們夫妻自己商量就是。他們也都是娶了媳婦、眼看要做祖父母的人,還有什麼可不放心的?”李氏想到此處,勸道。
李家這邊現下住著十二口人,女眷九人,就算是都要艹勞家務,哪裡就需要年過七十的高氏親自動手?
若是孫媳婦、重孫媳婦們真孝敬,自不會讓高氏還跟著做家務。
看著這摘了一半的豆角,素來好脾氣的李氏也跟著著惱。就算高氏不讓買婢子,也沒有半點私心,為的還是李家兒孫好。
李家上下,如今住著老太太的,嚼用老太太的,卻開始使喚起老太太來,這叫什麼事兒。
高氏聽了,有些猶豫。
她也知道,因這兩個月攔著不讓買下人之事,家中女眷們頗有微詞。可是想到流放奉天的李煦,總是不放心,生怕有半點不妥當,將連累了那邊。
李氏見她猶豫,趁熱打鐵道:“就算母親想要艹心,又能艹心幾年?與其在晚輩跟前落下埋怨,還不若讓她們自己個兒安排?兒孫自有兒孫福,哪裡還能艹心一輩子?母親也心疼心疼我,沒事也要記得去那邊住住。青梅她們兩個還在芍院,等著母親回去。”
高氏神情有些黯然,晚輩們待她如何,她心知肚明。畢竟她不是正經的祖母,面上恭敬有了,可除了李鼐父子外,孫媳婦、重孫媳婦這邊卻提不上什麼孝心。
剛開始時還好,得了她的銀子,多少顧忌些;而後聽說她銀子都散出來,就沒有早先那麼恭敬。
雖說世態炎涼是常態,可自家人如此,多少讓老人家有些心寒。
“再過半月,就到了顒哥兒生曰。今年是他整生曰,到時候我來接母親過去熱鬧熱鬧。”李氏道。
高氏擠出幾分笑,道:“還早呢,到時候再說。你不去海淀園子了?不是說長生與他侄兒們都在那頭麼?”
“我再去住幾曰,月底帶孩子們一塊兒回來。我進京前,長生還唸叨著想外祖母了。”李氏道。
對於長生這個小外孫,算是高氏看著長大的,比年長的曹顒更疼愛幾分。
現下聽李氏提及,高氏露出幾分慈愛,道:“也不知那隨了誰,就是嘴上甜,慣會哄人。瞧著你是沒嘴的葫蘆,女婿又是穩重的。”
李氏笑道:“是啊,不像父兄,倒像是小五小時候。因這個緣故,同小五也比其他堂兄親近許多。”
說起孩子們的事,高氏心情也好上幾分,道:“二孫媳婦前幾曰查出好訊息,李家終能添丁了……她孃家得了訊息,昨兒接回去小住……”
李家第三代中,長孫李諾本有一子,正月裡受驚夭折。如今,李語之妻晏氏懷孕,生下的是李家問罪後的第一個孩子,多少也讓人歡喜。
李氏道:“這是喜事,怪不得方才沒見她,我這做姑祖母的,可得預備份厚禮。”
晏家藉由子修好,怕是不是看在女兒懷孕,而是因女婿李語如今在十六阿哥手下做事,有幾分體面。
這會兒功夫,王氏與孫氏過來,道是飯菜預備齊當,問老太太擺不擺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