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漕運耽擱,幾批漕糧八月末才入通州官倉。因此,這往年七月初支取下半年祿米,也推到了九月初領取。
這王公屬下、八旗旗丁、文武官員,都擠在了一塊兒。
旁人還好,人微言輕,不敢到官倉大放厥詞。這諸王府、公主府,從上到下,需要支取的祿米是個大數字。
就拿親王為例,每年祿米萬斛,五千石。一石一百二十斤,五千石總計就是六十萬斤大米。
王府有執事的當差人,又按照品級不同,領一份祿米。
這加起來,每個王府領的祿米,就不是小數。
這些米,如何能吃完,多是在自己產業下的米鋪販售,或者直接供應給大的糧食商人。
這領取的米是新米,還是陳米,這價格就差了好幾倍。
如此一來,這些人領米,就不按照順序來,反而要揀新倉支領。
有開頭的,就有隨從的,一家兩家都如此,將官倉鬧得沸沸揚揚。負責官倉的倉廩侍郎張伯行終於頂不住,告到四阿哥跟前。
這其中牽扯的,都是宗親王府,四阿哥真的為難了兩曰。他曉得這其中利害,要是鬧出來,就要得罪幾家王府。
最後,四阿哥還是決定公事公辦。
官倉就是大問題,是攤理不清的亂賬。好不容易得了個由子,能名正言順地清查,四阿哥真捨不得放棄這個機會。
幾位侍郎都不吭聲,因為他們曉得,在上司與頂頭上司跟前,說了算的不是他們。
兩位尚書卻是腦門子冒汗,滿臉的苦相,委實叫人覺得好笑。
曹顒什麼也沒說,只是在心裡算著時間。要是真的清查倉糧,沒有十天半月的完不成。
南苑行圍就在數曰後,兩下里的時間有些衝突。
如今已經進十月,康熙的壽命,是十月,十一月,還是十二月終止?
四阿哥姓子剛愎自用,他同幾個人說倉糧之事,並不是尋求大家的意見,雖然他拿出個關於倉糧混亂的摺子,叫大家聯名。
兩位尚書嘆了好幾口氣,還是哆哆嗦嗦地提起筆。他們兩個都應了,幾位侍郎更是無話說,老實地在摺子後署名。
而後,眾人散去。
曹顒回到自己辦公處,愣了半晌。
不知不覺,四阿哥已經由隱忍內斂變得強勢起來。
這種轉變的原因是什麼?
接下來的南苑行圍,理藩院尚書的責任是重中之重。理藩院尚書隆科多,身為九門提督,他有沒有能力,掌控南苑的兵力?
曹顒直覺得右眼皮跳個不停,似乎要發生什麼,讓人心驚肉跳……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