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您也知道我們廠現在的員工數量快速的增加。”
“去年的時候只有兩百多人,現在已經突破1000人,達到了1400多人了。”
“等到下個月我們的新生產投產之後,員工的規模還會進一步的擴大到1700人左右。”
“而伴隨著寶馬S和寶馬X的大規模量產,明年我們的產量相比今年至少會翻一番,那個時候人員肯定是要超過2000人,甚至達到3000人也不奇怪。”
“這麼多的員工為工廠的發展做貢獻,我們肯定也要考慮儘量解決員工的一些確實困難。”
江輝快速的醞釀了一番,準備找個很有說服力的理由出來。
這年頭,工廠基本上是管生管死,員工的什麼事情都要管。
當然了,不同廠之間,待遇差異也是很大的。
朝陽摩托車製造廠之前兩百多人的規模,什麼幼兒園、小學之類的,自然都是不可能有。
但是今後就不一樣了,這些東西不配套上去,也是會影響一些人的選擇的。
更加關鍵的是伴隨著知青回城,除了就業問題之外,住宿問題也是變得非常嚴峻。
這個年代沒有商品房,各家各戶普遍的情況就是房子依靠單位分配。
許多一家七八口人就擠在三四十平的房子裡頭的情況,絕對是很常見的。
甚至夫妻之間辦一些事情都很麻煩。
不少女孩子找物件,都不是要求男方有自己的房子,而是要求男方在家裡面有自己的房間。
要不然只能用一塊布簾子隔開來,小夫妻實在是很難辦。
很顯然,江輝準備在這方面下點功夫。
“你具體想要幹什麼?”
鄭海明其實已經有點知道江輝的想法了,但是畢竟沒有說出口,他還不敢肯定。
“我打算用這些地修建一批家屬樓和幼兒園、小學,將來也預留初中的面積。”
“與此同時,也為進一步的修建新的生產車間做準備。”
江輝這麼一說,鄭海明立馬問道:“修建家屬樓可是挺花錢的,你們那麼多員工,需要修建的樓可是不少。”
這個年代各個單位的房子都很緊張,大家難道是不想修建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只是各個單位都缺錢,沒有能力大規模的修建家屬樓。
可是對朝陽摩托車製造廠來說,情況就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