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總工,三汽的具體建設方針、可行性報告、專案計劃這些都已經明確了嗎?”
第一次聽到“三汽”相關的內容,江輝覺得有必要了解清楚情況。
後世肯定是沒有“三汽”的,但是鄭正清又沒有必要跟江輝說謊。
那說明“三汽籌備組”是真的在運作,只是這個專案最終黃了。
“這些都還在討論之中,不過我們希望修建一座年產15萬輛重型汽車的現代化工廠,這個目的在籌備組內部已經初步形成了共識。”
鄭正清這麼一說,江輝忍不住齜嘴。
年產15萬輛重型汽車的現代化工廠?
這是現階段的華夏能夠搞得定的?
那可是重卡啊!
整個1978年,華夏的所有汽車產品加起來的產量才不到15萬輛。
現在三汽居然直接想要一口氣修建一座年產15萬輛重卡的現代化工廠,那也太誇張了。
“鄭總工,重型汽車的生產難度比轎車要大很多,我曾經在哪一個地方看過一個文章說德意志賓士的重型汽車年產量也才8萬輛。”
“我們搞的15萬輛年產能的工廠,規模是不是太大了?”
鄭正清算是對自己有恩,這個明顯不合理的規劃,江輝還是沒有忍住提醒了一嘴。
要是堅持這個方案,三汽鐵定是沒有任何前途可言了。
“從1953年到1978年,華夏汽車人竭盡全力,汽車產量終於有十幾萬輛,但是重型卡車年產量一直在幾百輛上徘徊,而且技術落後,質量不穩定,國防建設急需的重型越野汽車遲遲研發不出來。”
“面對‘有炮無車’、‘有彈無車’的尷尬局面,為了國家安全,相關部門不得不下狠心,將乾癟的口袋搜個遍,花大價錢購買別人的產品。”
“關鍵是有的產品我們想買別人還不賣,還要花錢透過第三國轉口。”
“哪怕是如此,國家仍然咬緊牙關進口軍隊和建設部門急需的重型卡車,僅過去兩年時間,國家每年進口重型卡車的費用高達2億美元。”
“隨著今後經濟建設步伐加快,重卡需要的數量還要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