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惠擔心的。卻是新人進門。夫妻相合之事。家和萬事興。若是夫妻不合。也只能落外人笑話。
曹碩夫婦兩個。就是前車之鑑。靜惠是東府長媳。自然會想到這些。
沒想到。曹頌的家中。卻是向嫂求援。曹頌又是向來護著兄弟們的。又念及兄弟年紀還小。就在頭吃苦。自然是想也不想。就答應了。
可是府裡的人手都是有限的。想要瞞著兆佳氏使幾個人去河南府。談何容易?
靜惠這邊正在躊躇。曹頌也想到處。道:“要不然跟嫂子說聲。從西府借兩個人手?”
“不妥。這是去照看新姨娘。往,四弟妹過來。心裡曉的。再對嫂子生了埋怨。”靜惠搖頭道。
“人市兒上個乾淨媳婦呢?
想了想。道。
“外頭的人。不知秉性。也不敢叫去侍候孕婦。萬一有不妥當之處。四叔就要埋怨你我這做兄嫂的不盡心了。”靜惠邊。仍是顧慮重重。
“那可怎麼是好?”曹頌這邊。一時也沒了主意。
靜惠思量了一回。道:“添香這些日子正病著。太太說要遷她到莊子裡養病。我攔了兩回。怕的方偏。尋大夫不便。今兒下晌是瞧她。氣色已經好許多。只是提及太太時就失魂落魄。這兩年。太太每每心裡不順。就要叫添去上房一遭我瞅著添香那模樣。也的差不多了。還不若藉著這機會。送她去莊子裡待兩年好好緩一緩。這樣。就能打發兩個跟著過去。再從大嫂子那邊借人。將這兩個換出來。也算兩全了。”
曹頌聽妻子說有條有理。當然沒有其他意見連聲點頭贊好。
就聽遠處傳來`更梆子聲。已經進更了。
曹頌站起身。對妻子道:“一更天了。走。去給太太點袋煙再回來歇著……”
海淀。八阿哥園子。
經過半天功夫。曹與四阿哥從湯泉到了海這邊。他翻身下馬。就見大門已經掛了白燈籠。裡面也是燈火通明。香菸繚繞隱隱的傳來僧道誦經之聲。
因為九阿哥的交代。這邊法事請是番經。外加禪道尼居士。擺的是五臺對棚。要知道番經同禪經道場還不同。是喇嘛過來誦經。
為朝廷大力扶持嘛教黃教所以喇嘛在京城也備受禮遇。想要使喚喇嘛誦經。要車送。每個喇嘛都要乘坐單獨的轎車。還要預備上等葷席。
支付的費用。也是禪經的數倍。
能用起番經的葬禮。就算是豪葬禮裡。多是用九位十一位十三位的位高些的人家用十五。
八哥這邊。卻請了七七四十九位。連同禪道尼居士。都是這個排場。
見四阿哥下車。曹猶豫了一下。上前道:“四。要不然等過了子時再傳旨。”
按照民間的老話。這“頭七”是死者魂魄返家的日子。家人預備好一頓飯後都要回避不要讓死者看到。省他牽掛不能安心投胎去。
雖說曹心裡對這迷信的說辭不信。但是到底要考慮下未亡人的心情。也怕四阿哥太難。才多嘴一句。
四阿哥抬頭。望了望在秋風裡搖曳的白燈籠。道:“皇上那邊。可沒交代下來。可以挑宣旨的時辰。”
曹被無語。阿哥已經吩咐身邊的長隨。道:“上前去通稟。聖旨到。開中門迎旨。”
那人應了一聲。上去傳話。
門房這邊。一邊使人往裡面通傳。一邊帶著人將中門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