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瑜歡歡喜喜應了,與曹顒一起出門,看著他往二門去了,才帶著喜雲、喜彩去了開陽院。
*曹家,西府。
兆佳氏也得了信,知道京裡的年禮到了,便有些坐不住,但又不好巴巴地就過去,倒顯得自己眼皮子淺,沒見識似的。她手裡捧著個手爐,在地上走來走去,打發人到大門前去看看,曹荃到底什麼時候回來。
偏曹荃與她沒這個默契,因是年下,衙門馬上就要封印了,曹荃便同幾個部屬喝酒去了,天將黑才回來。
兆佳氏等得小半天,才等回渾身酒氣的曹荃,這心裡怎能不氣?因這一年來被曹荃給治的,也不好在丫鬟婆子面前給他沒臉。
直到曹荃喝了醒酒湯,換下外頭衣裳洗腳上炕,兆佳氏才打發丫鬟們都下去,坐在炕邊對曹荃抱怨道:“怎這麼晚才回來,我不是叫人給你送信了嗎?這京裡的年禮到了!”
曹荃頭有著沉,眯著眼睛道:“到了就到了唄,這是年年都有的,有什麼好稀奇的!”
兆佳氏不禁伸出指頭,使勁地點點曹荃的頭:“老爺,我說你是真糊塗,還是假糊塗啊!今年的年禮足有七、八車,那是往年能比的?你也不說趕回來瞧瞧,我這又不好一個過去,如今都入了庫,再分到我們頭上還能有好的?”說到這裡,不禁又“嘖嘖”道:“不止是京裡,這江寧城裡各家送來的年禮,今年也照往年要豐厚呢!”
雖然聽出兆佳氏話裡的欣喜,但是曹荃還是忍不住給她提個醒兒:“因大侄子回來了,是郡主額駙的身份,又是剛放的道臺,這都是看在他的面上,怕是這年禮也是指名要孝敬他的!”
兆佳氏聽了,咬了咬嘴唇:“本地士紳如此,那京城過來的禮呢?”
“自然也是看在侄兒面子上,怕是各個王府都要有禮送過來,再加上平王福晉與……與三丫頭孝敬大哥大嫂的,就算七、八車,也不算什麼!”曹荃想到那個沒有相認的女兒,心裡說不出什麼滋味。
兆佳氏聽了,這竟是沒自己什麼事,不禁肉疼,拉著臉說:“這怎地什麼體面都讓大房掙去了?你與大伯熬了多少年,還在五品上。大伯還好,有個伯的爵位,體體面面,就是面對總督巡撫也不必躬身。你卻只有個五品的雲騎尉,比不上大伯不說,就連侄子也不上!都是老太太的兒子,這萬歲爺的恩賞也差得多些!大伯也是,他就那一個兒子,早晚要襲他的爵的,怎麼不想著拉扯一把你這兄弟?”
曹荃知道妻子向來有些貪財小氣,本不計較她嘮叨,但是聽她越說越沒譜,連皇帝帶大哥都埋怨上,卻有些不痛快,咳了兩聲,道:“乏了,早些安置吧!”
兆佳氏心裡正憋著火呢,哪裡有睡意,越想越氣,又想著兒子武舉落榜之事,心裡就覺得有些不對,推了推曹荃道:“老爺,咱們是不是太實在了?這曹顒人雖不大,但是平曰裡像個小大人似的,想著就是心眼不少!咱們頌兒好好地讀書研究學問,他給攛掇著去考什麼武舉,這荒廢了學業不說,到底連個功名都沒掙到!還有,就是頌兒收房裡人的事,他這哥哥擺出正人君子的模樣,倒放任兄弟胡鬧,這是哪家的道理?”
曹荃聽著妻子越說越不堪,猛地從床上坐起:“閉嘴!這是什麼話?你那寶貝兒子有什麼值得人算計的,你倒說說看!”
兆佳氏被曹荃唬了一跳,拍了拍胸脯,緩了緩氣,才喃喃道:“這兄弟們都沒出息了,不是越發顯得他能了嗎?”
曹荃聽了這話,怒極而笑:“你還不傻,你也知道顒兒有本事!行,這哥哥帶著弟弟倒是存壞心了!好,好,這話既然是你說的,那咱們就不勞煩別人,往後也別儘想著沾大房的光!”
兆佳氏只是不忿曹顒比曹頌出息太多,才忍不住嘮叨幾句,聽丈夫這般說,也知道自己不對。她父親前些年就病逝了,伯父又從尚書位上退下來,雖說孃家還有幾個兄弟堂兄弟,到底遠了一層。曹顒有個郡王姐夫,又有個皇子岳父,又是曹頌的親堂兄,比兆佳氏那邊的親戚可不近多了。想著這些,她便悵悵地說不出話來。
曹荃雖然懶得理會她,但是為了幾個兒子的前途,不免又正色告誡道:“項兒不是你生的,先不說他,就是頌兒他們兄弟三個,都是你肚子裡出來的。大哥與我都老了,往後他們的前程還要落到他們堂哥身上。你往後說話行事,要先為你這幾個兒子想想,若是你不指著這個侄子,那萬事隨意,否則你就要想想妥當!”
兆佳氏思量了一回,想要對曹荃辯白兩句,卻又是一句話也說不出來。等到想著初一是不是陪著大嫂與郡主侄媳婦兒去上香,打算與曹荃商議商議時,曹荃已經鼾聲漸起了。
兆佳氏躺在床上,仍是難以闔眼,想著下午乳母張嬤嬤講著京城伯爵府的體面,對李氏不禁又是羨慕、又是嫉妒。早年,她阿瑪本是想將他許給曹寅的事,她也曉得些。當初因聽說是繼室,她心裡委屈,還曾跟額娘阿瑪哭鬧來著,後來不知怎地不了了之,說給了曹荃。
不管是相貌,還是為人行事,兆佳氏對李氏這個大嫂實在沒有半點心服的地方。不過,是早年有老太太在,不好放肆,面上要敬著。等老太太去後,李氏又成了福晉之母,越發不能得罪。
兆佳氏心裡嘆了口氣,摸了摸自己的肚子,若是自己當初不鬧,是否就是自己的女兒做福晉,自己的兒子娶郡主格格?這個問題,是誰也說不清了。
因心裡有了顧忌,兆佳氏說話行事果然更加妥當,對李氏很是恭敬,對曹顒與初瑜也頗有長輩的樣子。生怕因自己在侄兒、侄兒媳婦面前留下壞印象,影響兒子們的前程,連帶著她對庶子曹項與庶女五兒都格外親近許多,都收拾得體體面面的,一起帶到東府過年。
因是新年,自然少不了燒香祭祖這些。連帶著江寧城內外的宗親,也來了不少。曹顒與初瑜雖然年紀小,但是輩分卻大,就是侄兒輩、侄孫輩的都有了,少不了又費了不少紅包壓歲錢。
有訊息靈通的,知道曹顒年後要北上做道臺去,便到曹寅面前說情,想要跟著去混個差事。
曹寅因兒子頭一遭外任,不比尋常,輕易沒有鬆口。只挑了兩戶妥當的遠支,為人老實本分的,輩分又比曹顒低的,再與曹顒商議後,給了回話。那些藉著輩分,想要欺曹顒年輕,想要去混個太爺噹噹的,都讓曹寅打發些銀錢婉拒了。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