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可憐四福晉,賢惠了大半輩子,又能如何”
曹府“燒兩週年”這日,雖比不得王府“百歲酒”那般熱鬧,但是也不算冷清。
不管是曹家的姻親故舊,還是曹融昔日同僚,都曉得曹顆即將孝滿,不出意外,年後就起復。
轉了年,曹頤就二十八歲,將到而立之年,說不定皇帝要重用。
已經有人猜測。曹顆會不會直接晉正二品,入戶部為侍郎。畢竟,他當年是坐到正三品的內務府總管的。
當年所謂“懲戒”降職為六科給事中,更像是入戶部熟悉戶部事務。
若不是趕上父喪守制,曹顆做滿一任給事中,升任戶部侍郎的可能性也很大。
京城中人,最不生疏的,就是人情往來。
今日的曹靦。青壯之年,前途不可限量,比當年日暮西山的曹寅,更引人注目。
因這些人湊趣。曹顆這個孝子就忙了好幾日。
直到祭日這天。早早地帶了兄弟子侄,出城祭拜,耳根子才算清淨下來
除了曹頤去曹寅墓地主祭,曹府祠堂裡也焚香,擺了三牲為供。
曹佳氏、曹穎、曹頤三位出嫁的姑奶奶,也回孃家祭拜。
李氏原有些傷懷,被兩個女兒勸解的,也漸漸展眉。
曹佳氏想起一事兒,道:“太太,弟弟既已做了家主,是不是府中下人也該改口了。怎麼聽著還“大爺”“大爺。的?”
李氏道:“前年管家便要帶著人改口,你兄弟聽不慣,叫先按聳先的叫著,出了孝再說。”
原本曹寅病故,曹顆為家主,下人應該稱他“老爺”李氏這邊就要喚作“老太太”初瑜則是由掌家奶奶升格為當家太太。
只是曹顆聽著不自在,總覺得聽到“老爺”叫的是父親,便叫眾人延遲改口。曹佳氏說的,就是此事。
曹穎在旁聽了。道:“顆弟早先瞅著向來比別人少興,這兩年倒是顯示穩重了。”
“這日子過的真快,還記得弟弟小時候裝大人說話的模樣,轉眼他都成了老爺了。都是一晃眼的事兒,等過幾年孩子們娶親生子,這日子過得就更快。”曹佳氏想起上次去宮裡請安,十四福晉說的,給福彭添身邊人的話,直覺得自己都要老了。
因她們在,李氏顧不得感懷,說著家常裡短,不知不覺過了一
祭祀過後沒幾日。曹曬收到十六阿哥的信。
他已經在御前探了準信,曹融孝滿起復已經成定局,只是什麼官職,康熙還沒有發話。信中。還問及十三阿哥那一庫房的白布之事。
曹頤早已同十三阿哥打了招呼。要安排人將這批布運往廣州。
只是距離太遠。交通不便,曹顆就將主意,打到內務府的貨船上。這個,就得等十六阿哥回京後才能安排。
若是用了內務府的船,就可以從天津衛走海路去廣州,比陸路省事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