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陣換將,是兵家大忌。
不管費揚固真病假病,還需靠他早年的戰功來震懾喀爾喀各部臺吉。
左右今年不能進兵,就讓費揚固帶著將軍印鑑回右衛休養,等到進兵時看看,實在無法上馬應戰,再將印信交給他人。
榮憲公主坐在御前的小杌子上,手裡正拿了枚哈密瓜削皮。
削好後,她又用銀刀將其切成幾塊,用銀叉子插好其中一塊,雙手遞送到康熙面前,道:“皇阿瑪,您嚐嚐這個,不曉得是不是今年西北雨水少的緣故,這瓜倒是比往年的香甜。”
康熙接了,送到嘴裡,卻是不比往年。
嘴裡雖是甜的,但是他的心裡卻微微有些發苦。
去年暴雪,今年春夏卻是大旱,西北的情形比預料的還要糟糕。
雖然地方巡撫上的摺子,只說十幾個縣大旱,但是根據其他訊息,康熙卻是曉得半個甘肅都絕收了。
另外,這旱災也波及到陝西、四川。
等到了今秋,上摺子請求賑濟的地方,還不知會有多少。但是朝廷這邊,這錢糧又是該哪裡預備……榮憲公主見到皇父手背上縱橫的老人斑,卻是不由眼圈一紅,低聲道:“皇阿瑪,您也當保重才是。要不讓我們做兒女的,該多生牽掛。”
當朝皇子公主中,像這般將自己當成尋常人家兒女的,將康熙當成父親親暱的,不過是她與十三阿哥兩人。
康熙聞言,抬起頭瞅瞅女兒,見她眼底澄清,沒有絲毫野心**,只有濃濃的孺慕之意,臉上也添了些許笑意。
自己除了是君王,還是一個老父親……*京城,曹府,蘭院。
曹碩孝期未過,不宜開席設宴,所以曹家的中秋飯吃得有些冷清。
依照李氏本意,是想請東府兆佳氏帶著孩子們一塊兒過來吃頓團圓飯的。
兆佳氏卻是沒心情,打發人過來,給高太君這邊送了些時令吃食,將團圓飯的事兒推了。
高太君到京已經是大半月,原同李氏在園子外住著,中秋節前才隨同回府。
老人家到底上了年紀,姓子有些執拗。
在園子那頭時,七福晉聽說親家母的孃家媽來了,原是想要設席款待。
收拾得妥當利索後,高太君卻是尋了個由頭避開不往。
李氏勸了兩遭,卻也不見效,實沒有法子,只得親自挺了大肚子過隔壁王府花園致謝。
高太君的心裡,也是置了氣。
早年在江寧時還不顯,如今到了京城,才發現女兒女婿家吃穿用度已將盡行旗風。
“做奴才就這麼過癮?女婿讀了這些年聖賢書,頂個小尾巴,怕是忘記了自己個兒的祖宗是誰吧?”私下裡,高太君不止一次地李氏唸叨過這個。
李氏見母親如此,少不得婉轉解釋了。
如今,丈夫兒子都做京官,這上下不曉得多少隻眼睛瞅著,半點紕漏也不敢有。
況且,曹家為伯爵府,也算是顯爵,要是這行事不留心,被人彈劾上“眷戀故朝”的話,那就是吃不了兜著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