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特先生,年齡真的有那麼重要麼?”
面對質疑,顧幾非但沒有絲毫露怯,反而直接開口回懟了過去:
“您是主管衛生系統的常務次官,應該是一位懂環境汙染和公共疾病的專業人士,應該明白這份資料絕對不是空穴來風。”
或許是他鎮定自若的氣勢,讓懷特有了改觀,便示意薩哈娜先停手。
這一次,他拿起了放大鏡,開始認真研讀這份報告。
隨著時間一分一秒過去。
懷特的神情也逐漸發生了變化,眉頭越皺越緊,臉上的肌肉也微微抽搐著,直至最後連呼吸變得急促起來。
“英格蘭冷鋒,東南部高壓氣旋形成逆溫層,這些可都是氣象臺的內部資料!”
他聲音中帶著一絲顫抖,猛地抬起頭,目光如炬地盯著顧幾,滿是震驚,“你……你究竟是怎麼知道這些的?”
“我自然有屬於我的特殊渠道。”
顧幾在這裡賣了個關子。
但懷特依舊有些難以置信,他繞過辦公桌,走到顧幾面前,手中的報告被他緊緊攥著,指關節都因用力而泛白。
“可就算你說中了前幾日的資料,憑什麼就斷定這霧霾會按照你推斷的樣子發展?”
顧幾當然知道這傢伙在質疑什麼。
現代天氣預報體系的誕生,是從1856年開始,到當前的1952年,還不足一百年。
雖然準確性相較於早期有了明顯進步,但與現代相比,仍存在很大的侷限性。
這個時期的英國氣象局,已經建立了相對完善的氣象觀測網路,能夠收集到一些基礎的氣象資料,如氣溫、氣壓、溼度、風速風向等。
只是由於這個時期的計算機技術尚未普及,氣象資料的處理和計算主要依靠人工,這大大限制了對複雜氣象模型的求解能力。
對於一些大規模的天氣系統,如氣旋的發展和移動,以及長期的天氣變化趨勢,預報的準確性非常較低。
尤其是眼前這次倫敦煙霧事件,屬於極端特殊的天氣現象,氣象臺根本無法考慮到汙染物對空氣質量的影響。
這也是為何當時英國政府面對該事件時毫無準備的原因,因為他們根本沒有能力預料到這一點。
顧幾也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來思考問題。
他在報告中的一切資料理論和分析,都來自於現代氣象專家對1952年倫敦煙霧事件的總結。
當然,他不可能直接說出自己來自於未來。
於是便故作神秘道:
“如果你不相信,可以現在就打電話問一問倫敦氣象臺,市內風速是不是零?”
懷特眯著眼,看了顧幾好一會兒。
才轉身回到辦公桌,拿起電話,撥通了一個號碼,聲音頓時變得嚴肅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