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組人員正跟墨鏡男緊張嚴肅地交流著。
餘光掃到顧幾正在快速靠近,禿頂警察眼神一冷,果斷跨步將機長等人擋在身後,同時右手快速摸向腰間。
“嘿!我不是要求你回到座位上麼!不要再往前靠近了,否則我將對你採取強制措施!”
聽到警告,乘客們再次將目光聚焦過來。
包括那位墨鏡男,也回頭看了一眼顧幾。
他看起來三十餘歲,深棕色的面板,一頭啫喱碎卷,留著薄八字鬍,圓臉,黑襯衫領口開得很大,身上噴著濃烈的古龍水,有種地痞流氓的感覺。
但顧幾卻注意到,對方垂落在大腿處的左手似乎攥著什麼東西,這是他上一輪所沒注意到的。
他站在原地,繼續微笑攤開雙手,表示自己沒有任何威脅。
“呵呵,我只是有些好奇心罷了,機長先生,請問今天的航程怎麼樣,沒有什麼異常吧?”
從這一刻開始,貝蒂的態度就變了。
眼神懷疑性地在顧幾身上來回打量著,最後小聲在機長耳旁嘀咕了兩句,解釋他就是那個遞交飛行日誌的乘客。
機長抿了抿嘴,用沉穩的語氣回應道:
“請放心,今天的天氣很好,航程很順利。”
“我的意思是,客艙內乘客的行為,有什麼異常麼?”
顧幾此話一出,機組成員所有人的臉色都變了一下,就連墨鏡男都微微一怔。
果然。
這回找對了!
機組人員正在被這個墨鏡男挾持,雙方剛才是在進行談判,而從上週目的表現來看,機組人員顯然答應了墨鏡男的某種要求,才中途突然轉急彎,改變了航程。
這也無可厚非。
飛機與客車、火車等交通工具不同,有些類似海上郵輪,屬於全封閉場所,孤立無援,很難獲得外界支援,並且機上乘客太多了,機長作為航班總負責人,需要考慮很多因素。
比如墨鏡男真的是一個人劫持飛機嗎,有無同夥,他手中的武器是真的還是虛張聲勢,對方精神情況如何,會不會釀成重大悲劇,機組成員否有足夠的勇氣與能力,在劫機事件發生後將劫機者繩之以法,他能不能在劫機案中救下每一位乘客?
諸如此類的問題有很多。
從歷史劫機事件總結來看,一次魯莽的反劫機行動可能會導致恐怖分子在壓力下作出自殺式襲擊,引爆爆炸物或生化武器。
機長同意恐怖分子的請求,不是妥協,而是在綜合各方利弊的基礎上的最佳選擇。
乘務員與空警選擇不聲張,應該是為了照顧乘客情緒,向大家透露飛機被挾持,不僅會使大家恐慌,還有可能會激怒恐怖分子,後果難以預料。
反倒不如先拖住恐怖分子,及時聯絡航空公司和警察,讓專業人員負責解決。
1989年夏國民航劫持事件,機組人員就是按照這套方案,假意答應恐怖分子更改航線,最終配合東瀛警方成功阻止了劫機者的陰謀。
沒等機長開口,空警就面色不善道:“我說過,這裡面行為最異常的就是你,馬上回到伱的座位上,這是最後一次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