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吧,在這之前更困難的戰爭我也不是沒打過……好吧,貌似真的沒有打過。”威廉想要稍微的鼓舞一下自己,而鼓舞自己最好的辦法自然是回憶,回憶一下在這之前自己的豐功偉績什麼的。不過這個想法在想到這裡之後,就宣告了徹底破產。
是的是的是的是的,想想看,這貌似真的是威廉所經歷的最困難的一場戰爭了。
甚至說,當初的第二次大邊境戰爭都不如這個困難。因為在那個時候,威廉是有期望的。說起來非常諷刺,他當時的期望正是他現在最大的對手,也就是鄂圖曼帝國的黑暗精靈們。這些黑暗精靈們的入侵,最終粉碎了那位天之驕子薩里達汗的入侵。說起來真是諷刺,說起來,也正是因果迴圈。現在該輪到威廉面對這些傢伙了。
二十萬對抗二十萬。說起來雙方的兵力數量基本相當,甚至說威廉的軍隊數量還稍微佔據一點優勢。不過如果說軍事力量,而不是說兵力的話,那麼雙方的軍力差距就略大了。
威廉麾下只有兩三萬的正規軍部隊。其餘的二十萬大軍不是半專業的哥薩克人,就是完全不專業的遊牧民新附軍。雖然他們也有一定的力量,也經歷了一些正規化的軍事訓練。但是不行就是不行。
與之相對的,敵人擁有至少八個軍團的正規軍。其中還有至少一半是禁衛軍與新軍這樣的精銳部隊。基本上威廉計算了一下,哥薩克人部隊應該和他們的陸軍軍團戰鬥力差不多。新附軍與陸軍軍團的戰力對比是二比一。而改革後的陸軍軍團的戰鬥力,應該與他的正規軍相當。禁衛軍與精銳新軍,就只有他麾下的禁衛騎兵旅能夠媲美了。
這樣計算一下,對方的軍力至少是己方的四倍,甚至更多一些。
特別糟糕的是,己方几乎沒有步兵部隊,這是一大軟肋。對方的嚴密的步兵陣列,就算是使用騎兵加上炮兵的戰術予以衝擊,擊垮,所需要消耗的兵力與炮火輜重也決不是一個小數目。
特別是現在,威廉幾乎沒有一個穩固的後方。整個瑣羅亞斯境內幾乎都是烽火連天,在這種狀況下,威廉不得不啟用一些當地人,再加上一些哥薩克人與他的草原軍團,來控制住一些區域,執行軍管。
這種狀況理所當然會激起當地人的反感與厭惡。幾乎是不用考慮這一點就能想得到。威廉現在好聽一點,可以說是征服者,難聽一點的就是侵略者。執行這種政策,理所當然的會遭到被侵略者的不爽與憤怒的牴觸。想想看就是理所當然的。
所以說,如果局勢一直對威廉與他的征服者大軍有利的話,那麼這些傢伙絕對會在最短時間內背叛威廉。
甚至說,現在這些好像是哈巴狗一樣在威廉面前搖尾乞憐的遊牧民新附軍也一樣。到時候威廉要考慮的,就不是征服整個中亞與中東地區,而是該考慮如何體面地結束這一切,甚至說,如何保全自己的性命了。
這麼一想,威廉就覺得很可怕。非常可怕。各種意義上的。
不過當然了,壓力也會轉變為動力的,就是這樣,就是這樣,就在這種情況下,在沒有辦法再使用各個擊破的戰術的情況下,究竟應該用什麼戰術來增加自己的勝算。威廉稍微計算了一下,隨後做出了決定。
攻擊大不里士。
攻擊大不里士的目的,並不是真正攻破大不里士。事實上威廉也沒有想要這麼做。這座破舊的城市,根本不具備防禦近代化軍隊進攻的能力。在這種地方駐守完全是行不通的。
除此之外,攻城結束之後的事情也很讓人苦惱。
對於新附軍來說,攻城結束後理所當然要進行搶劫與殺戮。在搶劫與殺戮的過程中理所當然會軍心渙散。同時,搶劫所獲得的財富與人口,或者說奴隸,也會讓這些傢伙覺得心滿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