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說了那麼多,實際上想要表明的意思,其實只有一個,那就是與前世波斯類似的瑣羅亞斯德帝國人,實際上對於他們的國家的忠誠度,並沒有某些人想象中的那麼高。
所以說,在兩年的時間裡,納迪爾沙想要反攻,將俄羅斯——哥特帝國的侵略者們全都趕走,統一整個瑣羅亞斯德帝國的打算,已經完全不可能實現了。
現如今這傢伙最大的打算已經從“成為世界第一的強大統治者”變成了“向東入侵印地,像是一切入侵印地的傢伙一樣統治整個地區,而後建立新的帝國。”
就好像是曾經的雅利安人一樣,又好像曾經的貴霜人一樣,好像是曾經的瑣羅亞斯德人,曾經的伯羅奔尼撒人,曾經的突厥人。——甚至連阿富汗人強大的時候都能到印地去****孃的一票。所以說,納迪爾沙完全不認為自己比那些統治者要差。他覺得他只是運氣不太好。遇到了這個讓人搞不清楚,弄不明白的時代,所以才會命途多舛到了這個程度。
如果說他早生了幾百上千年的話,他相信他的成就絕對要比現在大得多。嗯嗯嗯,就是這樣。
這就是這位納迪爾沙的想法。在他即位兩年,建立阿夫沙爾王朝之後,他連續四次向東方的莫臥兒帝國用兵。同時還與目前,在旁遮普地區處於優勢狀態的錫克人結為聯盟。雙方約定,在事成之後,印度河流域的地區,以及北部的克什米爾,還有德里歸納迪爾沙所有,錫克人將控制印度中部的恆河流域,同時向南,進攻德干高原——雖然說,現如今包括德干高原在內的印地南部的全部地區,都處在馬拉塔聯邦的統治之下。
不過,就像是納迪爾沙自認為,自己只是命途多舛時運不濟,所以才特麼的龍游淺水虎落平陽一樣。以錫克教,錫克人為主力的旁遮普大君蘭季特·辛格同樣認為自己是個天才與強大的統治者。
而與納迪爾沙不同的是,蘭季特大君認為自己的運氣很好,現如今天下大亂民不聊生,英雄豪傑揭竿而起,這正是錫克教全取印地的好時機。
蘭季特大君雄心勃勃。執行了一系類的改革措施,主要包括提升了種姓權力——將第三種姓的農民們提升為自耕農,將那些封建地主的土地分配給他們。而後以這一種姓的自耕農為基礎,這些賈特人理所當然的宣誓效忠於蘭季特大軍。
說實話,每一箇中世紀王朝的興起都要依靠小地主,富農與自耕農組成的軍隊。這樣的軍隊的可靠程度與戰鬥力,在中世紀堪稱是數一數二的強悍。而除了自耕農為基礎外,這位蘭季特大軍還從一些“特殊渠道”購買到了足夠多的武器裝備,並且從“特殊渠道”聘請到了熟悉這個時代最先金軍事技術的教官們,為他訓練軍隊。
儘管這樣的軍隊的組織形式仍舊是封建式的,但是他們的訓練,以及他們的戰術與武器裝備,至少已經與世界接軌了。如果舉個例子的話,就好像是太平天國時代的湘軍淮軍那樣。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光鮮閃亮,但實際上卻是換湯不換藥。
至於這樣的軍隊的戰鬥力什麼的……差不多也就是那麼回事兒吧。比較強,打那些普通的封建軍隊的話的確很有效果。但是與正牌子的近代部隊比起來就像是垃圾一樣了。
也就只有其中最為能打的那種軍隊,才能勉強說得上與真正的近代軍隊齊平。
當然了,之前說過的納迪爾沙的阿夫沙爾王朝軍隊,實際上也是一種類似這樣的軍隊。與蘭季特大軍的部隊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
再然後,馬拉塔。
“啊,啊,還真是個奇葩的國家呢。”在看到了馬拉塔聯邦的情報之後,威廉一時間也不知道應該如何評價這樣一個國家。
如果說他落後吧,他執行的卻是看上去相當先進的政策。也就是聯邦制度。
但如果說他先進的話……這個國家的核心卻仍舊是一個傳統的印地教信仰的國家。並沒有什麼改變。
甚至說,比起旁遮普還有阿夫沙爾王朝,這個馬拉塔聯邦都有所不如——雖然他的國土面積,資源,人口還有軍隊數量都是第一等的。但是威廉覺得,這真的沒什麼卵用。
因為他們是一個印地教的國家。印地教國家。無論人口數量有多少,國土多麼廣闊,資源多麼豐富,它都是一盤菜而已。以前是這樣,現在也絕對會是這樣。
“也就是說,這個勢力最大,領地,資源,人口也最多的國家,想必會成為第一階段大家共同針對的物件。嗯……或許我也能夠從這些傢伙的崩潰中獲取一些好處。”
威廉的心裡面這麼想著——這樣看起來,馬拉塔人貌似是一個非常好的對手,非常好欺負,而且將這些傢伙滅掉了之後,也能夠獲得最多的利益與好處。
或許這裡有一個戰術,那就是聯合其他的傢伙,勢力與國家,將馬拉塔分割,然後吞併掉。就好像是漢末群雄一起下手,把當時看起來最為龐大的袁術給吞併一樣。
但是,想想看,實際上威廉還有另外一個戰略可以選擇。
那就是,先對布立吞人動手。
現如今控制了印地東北部地區的維多利亞,麾下可以稱之為兵多將廣。
儘管在本土遭到了西哥特共和國的蹂躪,面臨巨大挑戰的前提下,布立吞本土的援助已經大部分斷絕了——物資什麼的或許還會有一些,但軍火卻極少。更不用說援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