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這樣,對於遠東的殖民開拓有好訊息也有壞訊息。壞訊息自然是少了一個,而且是絕對重要的物件。而好訊息則是這樣一來,威廉就會念頭通達。然後覺得非常愉快。威廉作為這個國家的皇帝,他的心情愉快從某種意義上說比什麼都重要。
當然了,暫時來說,遠東地區除了讓威廉覬覦以及念頭通達的愉快之外,再不能起到任何作用。因為赫裡福德家族目前無法將力量投射到那裡去。
至少目前為止,赫裡福德家族,以及布立吞人的主要注意力仍舊集中在印地,這塊受到自然祝福,受到人文詛咒的可怕的地方。
也就是威廉在這連年竭盡全力的管理,恢復,以及吞併鄂圖曼帝國與瑣羅亞斯德帝國,這兩個帝國的遺產的同時,維多利亞在印地自然也沒有閒著,什麼都不做。
事實上這位布立吞的另一位女王陛下做了很多,而且做得很好。至少從平均值上說,做得很好。
她組織了一支超過二十萬人的大軍。以布立吞人遠征軍為骨幹,再加上當地訓練出的印地土兵,以及土邦國王——如今的布立吞人的附庸們提供的兵力。這樣的大軍在印地本土作戰幾乎無往不利。
在連續幾次與莫臥兒帝國進行的戰爭中,維多利亞都獲得了勝利,甚至一度近逼到了帝國的首都德里。
當然,接下來因為一系列,一連串的事件,她沒有這麼做。
這主要是因為馬拉塔人的繼續崛起。這些籠絡了大批大批的印地土王的馬拉塔人,已經建立起了一個相當龐大,而且相對強盛的帝國。他們將整個印地的中南部,德干高原控制在了自己的手中,並且躍躍欲試的打算統一整個印地。
在印地北部,莫臥兒人的統治同樣搖搖欲墜,那位建立了阿夫沙爾王朝的納迪爾沙打仗的確是把好手。或許這與他獲得了布立吞人的援助有分不開的關係。
不過,不管怎麼樣,他還是動手了,一場遠征,德里,這顆印地最為璀璨的明珠,最為富庶的城市被納迪爾沙攻破。莫臥兒人積攢了數百年的珍寶全部被這位強大的軍頭所吞併。
同一時間,在旁遮普,新興的錫克教也終於按耐不住,向帝國發起了叛亂與戰爭。這些勇猛善戰的——至少相對於其他印地人來說的確勇猛善戰的傢伙很輕鬆擊敗了莫臥兒人的討伐大軍,再然後輕易地控制住了整個旁遮普邦,這個印地相對富庶而且廣闊的區域。
這兩年的時間對於莫臥兒人,對於奧朗則布皇帝來說簡直像是地獄一樣。他們曾經幾乎控制住了整個印地。是世界上屈指可數的,人口,軍隊,經濟與領地面積巨大的強盛國家。
然而這一切在這兩年的時間裡徹底改變了。帝國的輝煌成為了昨日黃花。帝國的土地分裂,人民背叛帝國而去。同時四面八方湧來的不計其數的敵人,讓帝國不知所措,也不知道應該如何去應對才好。
皇帝做到了這一步,奧朗則布已經沒了辦法,說是眾叛親離雖然有點過分,但實際上的情況也差不多了。
之所以這傢伙現在還能坐在皇帝的寶座上,並不是因為別的什麼原因,僅僅只是因為現在,莫臥兒帝國皇帝寶座,是個燙手山芋,根本就沒有人想要接下這個爛攤子而已。
這就是目前,莫臥兒人面臨的形式,同時也是目前的印地局勢。說是群雄並起爭印地也並不為過。
讓威廉非常感興趣,或者說非常愉快的一件事就是,布立吞人沒有達到他們的戰略目標。
儘管維多利亞在印地縱橫捭闔擋者披靡什麼的。同時也的確打下了一個大大的江山。然而沒有達成戰略目標就是沒有達成戰略目標。
維多利亞,或者說布立吞人的戰略目標就是控制整個印地,將整個印地完全征服。但是現在,她才只征服了印地的東北地區,也就只佔據整個印地的四分之一而已。
雖然說少不少,可是說多也不多。非常殘念的一個數字。
更加重要的一點是,在經過了兩年時間的休養生息之後,俄羅斯——哥特帝國已經重新休整完畢。軍隊與民間上下全都渴望著戰爭。軍國主義社會的怪物已經按耐不住自己內心的飢渴了。
從心理上,社會上是這樣。而從實際上也的確是這樣沒錯。帝國目前最為重要的一項工程已經接近尾聲——這是覺不遜色於三橫五縱鐵路網的重要工程。而在施工難度,以及所需要的花費還有人力上面,則要比鐵路網簡單很多——
那就是蘇伊士運河。
嗯嗯嗯,是的是的是的,蘇伊士運河蘇伊士運河。兩年前,威廉無視掉了尼羅西亞人的哀求,拼了命也特麼的要將他們全都擊敗,目的就是為了徹底掌握這條至關重要的水道。
只要能夠將這條至關重要的水道控制在自己手中,那麼在向東探索的時候,帝國就將立於不敗之地。
是的,我們沒有足夠的艦隊,足夠的運輸船隊,也沒有當地的足夠多的水文資料以及遍佈在綠色大路上的殖民地,補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