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這樣,因為倫巴第諸邦國,以及喀爾巴阡王國全體,都對赫裡福德家族的全面結盟條款不是很感興趣,所以最終,這個全面結盟條款無疾而終。威廉不得不接受它們的條件,退而求其次,暫時先維持一個單純的,軍事意義的盟約。而後以軍事援助作為掩護,一點點的滲透進入這兩個地區了。
這種滲透以及經濟上的捆綁,理所當然的會非常緩慢。同時,也理所當然的會被倫巴第諸邦與喀爾巴阡王國所排斥與唾棄。但是威廉相信,在它們還有一個共同的敵人,也就是黑暗精靈的鄂圖曼帝國的情況下,沒有人會拒絕自己的。他們或許會用種種理由,藉口,或者暗地裡的手段來阻止威廉。不過,威廉可以向他們保證,這一切都是痴心妄想。無論如何,威廉都要得到這兩塊領地,就好像是無論如何,威廉都要得到人類世界的其他領土,王國,所有的桂冠與王位一樣。
也就是這樣,倫巴第,喀爾巴阡王國以及赫裡福德家族所代表的國家。俄羅斯,文德,波羅茨克,加起來總共是十一個國家達成了一個軍事同盟,一個旨在反對黑暗精靈的同盟。
在一七四四年的三月份,這個同盟又增加了兩個新的成員,以及一個準成員。兩個新的成員,其中之一是為教宗國,羅馬教廷作為倫巴第地區的國家之一,責無旁貸的成為了這個聯盟的成員。
這讓威廉想起了之前,所謂的“最後一場十字軍”也就是第二次大邊境戰爭時期的“空前盛況”。羅馬教廷似乎又想要藉助這個機會,來一場新的十字軍。只是非常遺憾,在經歷了十字軍泡沫,征討塔爾塔里亞汗國失敗,以及接下來的教派戰爭之後,羅馬教廷的威望已經一落千丈。即使是最為虔誠的信徒,也不得不承認,教廷對於人類世界列國的影響力,已經下降到了歷史上最低的水平。
在這種情況下,要教廷成為這個聯盟中的一員,甚至說,比較特殊的一員。為這個聯盟鍍上一層神聖色彩,再從教宗手裡拿到不少的金錢做軍費。這一點大家都支援。但是想要讓教宗對於他們指手畫腳,又或者再將這場戰爭變成一場十字軍,那麼大家就敬謝不敏了。
在這種情況下,羅馬教廷也只好無奈的承認現實。那就是,儘管他們還受人尊重,但也僅僅只是受人尊重罷了。真正的權力自始至終都掌握在那些國王,公爵,貴族們的手中。他們就算連近在咫尺的倫巴第諸國,也無法施加絕對的影響力了。
除了教廷之外,另外的一個盟友讓威廉覺得是預料之外,情理之中。
他們就是阿斯圖里亞斯王國。控制著倫巴第南部,同時在歷史某段時間內,差一點成為倫巴第國王的這個王國。
儘管倫巴第南部的兩西西里地區物產貧瘠,民風也相對的……比較那什麼。甚至在西西里島的南端,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還是柏柏爾人的土地。但是,阿斯圖里亞斯人還是相當重視這塊領地的。
這是阿斯圖里亞斯人能夠保證他們岌岌可危的,每況愈下的蔚藍海域西部霸權的最為重要的支撐點。如果失去了倫巴第南部的兩西西里,那麼阿斯圖里亞斯王國就將徹底在人類世界,舊世界爭霸中出局。這是阿斯圖里亞斯人無論如何都不能接受的。
所以說,為了保住兩西西里,也就是倫巴第南部地區,阿斯圖里亞斯人必須要與柏柏爾人,與黑暗精靈,鄂圖曼帝國進行浴血廝殺。甚至某些時候,它還必須要應對薩丁尼亞與******的挑戰。這讓國勢每況愈下的阿斯圖里亞斯窮於應付。
所以,不得已,阿斯圖里亞斯人只能加入這個聯盟。
理所當然的,對阿斯圖里亞斯人加入了這個聯盟,它的另一個“盟友”也就是西哥特人表示了明顯的不滿。路易十六氣急敗壞的喊叫著,認為他的堂兄此舉無異於背叛。
但就算是這樣,路易十六世也無可奈何。
現如今,西哥特王國已經陷入了沉重的經濟危機與政治危機之中。就算是面對東哥特帝國與布立吞的教派戰爭,如此的大好機會,也只能無奈的搖頭放棄。就更不用說去管阿斯圖里亞斯王國這個反骨仔了。
也就是這樣,阿斯圖里亞斯人羞羞答答的答應,加盟了赫裡福德家族牽頭,針對黑暗精靈的鄂圖曼帝國的聯盟。
與前幾個聯盟不同的一點是,阿斯圖里亞斯人,對於威廉的經濟聯盟頗有興趣。
他們並不在乎赫裡福德家族的廉價工業製品進入阿斯圖里亞斯,衝擊當地的製造業——因為阿斯圖里亞斯本身就沒有多少製造業。這個半島國家多山,多丘陵。物產非常貧瘠。當地的平民通常以種地,放羊,打漁為生。阿斯圖里亞斯唯一的支柱產業,就是殖民地。
無論是殖民地運輸的貴金屬,還是各種種植園出產的香料,咖啡,可可,蔗糖,菸草,都為阿斯圖里亞斯王室提供了大量的資金支援。比起這些殖民地利益,阿斯圖里亞斯本土的一點稅收,只佔據政府財政收入的一個可憐的零頭。
對於沒有什麼工業,製造業意識的阿斯圖里亞斯人來說,海外的殖民地才是一切。至於說當地的製造業,工業,那是什麼東西,可以吃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