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這樣,赫裡福德家族的新年,是在馬格德堡,這個堪稱歷史轉折點的地方度過的。在這裡,赫裡福德家族清點了戰利品,將那些軍火,武器裝備,以及人員全部“慷慨”的還給了施瓦本家族。
反正這些東西,赫裡福德家族本身也用不上——那些傭兵出身的傢伙一點兒用處都沒有。而那些普通人出身計程車兵,絕大多數都是傳統教派,而且他們在南方的摩拉維亞都有著家庭。在赫裡福德家族沒有打到摩拉維亞之前,他們是絕對不會給赫裡福德家族服務的。
人員方面就是這樣。而在武器裝備方面,在全面換裝了拿破崙炮的赫裡福德家族看來,那些繳獲的火炮全部腐朽陳舊,不堪大用。而在已經改進了冶煉技術,乃至金屬合金技術的赫裡福德家族看來,那些火炮的材料同樣都是垃圾。就算是將那些銅礦融化鑄造成錢幣,也絕對無法彌補己方損失。而將這些金屬融化,重新鑄造所需要的花費實際上還要高於重新鑄造同等數量的火炮的花費。
在這樣的情況下,這些火炮就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
與之相對的,那些火槍與超長槍,盔甲與制服也是同樣的道理。
老舊的火繩槍,還有過時了的超長槍全都沒有任何價值。而那些燧發槍原本還有點兒用處的——問題是,在赫裡福德家族採取了標準零部件,流水線工作制度之後,這些與己方的工具,口徑,還有零件不能互相交換,也不對路的武器的流入,不但不會增加赫裡福德家族軍隊的戰鬥力,反而會給後勤帶來額外的,不必要的負擔。
這樣思考一下,這些火槍與超長槍,軍火什麼的也理所當然的沒有用了。
就是這樣,威廉只是稍微思考了一下,就將這些看起來很值錢,很有價值的戰利品,全都還給了施瓦本家族。方便他們以最快的速度重新武裝起來,好給赫裡福德家族的敵人,也就是那些布立吞人找些麻煩。
而對於威廉來說,真正有用的戰利品是這些:物資,錢糧。施瓦本家族的十萬大軍攜帶的大量輜重。再然後還有供那些僱傭兵,給他們開工資用的大量的金錢。這些東西才是真正的外快,可以讓赫裡福德家族的力量增強。而理所當然的,這些東西不可能平白無故的還給施瓦本家族。
當然的當然,那些糧草輜重什麼的可以商量——可以用買的。反正赫裡福德家族作為世界第一的產糧國,本身的糧食不但能滿足自身需求還能大量出口創匯。再加上現如今的這個局勢,實際上這些糧草到最後,還是全都賣給了施瓦本家族的。
現如今的施瓦本家族,雖然表面上還維持著一個人類世界強國的身份。但實際上已經是個空架子了。
他的軍隊絕大多數都是僱傭兵,精銳的禁衛軍不是被打垮,就是被打得崩潰。需要更多時間才能重新組建。施瓦本家族本身的財政也已經破產,現如今支撐大軍的全部軍費都是從南方,倫巴第人的銀行家手裡搞到的。
除了之前的貸款之外,雙方還在商談另外一筆貸款……只是,因為之前施瓦本家族戰敗,輸給了赫裡福德家族的“光輝戰績”,倫巴第的銀行家們,對繼續貸款給施瓦本家族頗有疑慮。所以說,這一回貸款的條件恐怕不會太有優待。
除了向倫巴第的銀行家們貸款之外,施瓦本家族還有另外一個選擇,就是向赫裡福德綜合公司貸款。
在控制了偌大的實體經濟,發展輕重工業之後,赫裡福德家族理所當然開始插手金融業。為了保密……嗯,或者說是掩耳盜鈴吧。總而言之,這一回威廉並沒有只使用赫裡福德家族的名義,而是以波羅茨克的名義,建設了波羅茨克國家銀行。負責鑄幣,收取存款準備金的作用。除此之外,還有波羅茨克商業銀行,與波羅茨克投資銀行兩家。
在赫裡福德家族有著充足的資金準備的情況下,威廉可以很輕鬆的拿出上千萬帝國金來給施瓦本家族救濟,而且所需要花費的利息更低,也沒有什麼附加條款。這讓施瓦本家族更能夠接受。
在倫巴第人與威廉,赫裡福德家族的資助下,帝國皇帝開始了第三輪的擴軍。這一回擴軍的物件已經不再單單是傭兵了。更針對那些普通人——當然,更多地還是罪犯,流氓,無業遊民。
就好像是這個時代的人們對於軍隊的認識一樣。人們認為那些有著產業與工作的人,是國家組成的一部分,不可或缺。所以說如果想要招募士兵的話,最好不要從這些有正經工作的人裡面招募,而是要從上面說的那些社會渣滓裡面招募。
反正這些社會渣滓不會為國家生產任何的糧食,商品與賦稅。正好可以廢物利用,讓這些傢伙當兵,死了拉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