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這樣,赫裡福德家族的第三軍團的第二道防線,在損失超過三分之一的兵力之後,也開始主動撤退了。
儘管在弗朗茨將軍與絕大多數的帝國軍官們看來,他們仍舊可以繼續堅守下去,但他們還是義無返顧的選擇了撤退——這杯當做是赫裡福德家族軍隊的戰鬥意志,也就是士氣低迷的一個佐證,並且進一步的激勵了大部分的帝國軍官。
他們的理論是,是的,敵人的戰術比我們先進,敵人的武器裝備同樣比我們現金。但是敵人的作戰意志不如我們。也正因為這一點,所以帝國軍仍舊可以佔據上風。帝國軍將以大無畏的姿態前進,碾碎阻攔在帝國道路上的任何敵人。無論他的身份是什麼。
然而,弗朗茨將軍仍舊高興不起來。
他的想法,與絕大多數的帝國軍將軍完全不同。他看不出赫裡福德家族軍隊有任何驚慌失措,慌亂或者是恐懼的感覺。這些傢伙看起來非常平靜,他們也是撤退,而並非是潰退。而且,在撤退之前,他們已經給帝國軍造成了極為嚴重的殺傷。現如今帝國軍已經損失了接近上萬名士兵。佔據帝國軍總數的十分之一,參戰數量的七分之一。
弗朗茨將軍憂心忡忡,並且對於身邊的軍官們所討論的,己方士氣比對方旺盛,可以憑藉意志什麼的獲得勝利……這樣的論調嗤之以鼻。
姑且不論意志與士氣是否足以支撐一場戰爭。就算是退一步說,真的是這樣,那麼這個前提,假設也明顯不成立。
因為在弗朗茨將軍看來,赫裡福德家族的軍隊士氣要比己方強的多。這想一想就是理所當然的——雖然說,帝國內的貴族與軍官們都認為是相反的——因為他們是叛徒,他們是背叛者,叛逆,是不容於帝國與貴族階級的傢伙。
赫裡福德家族沒有貴族榮譽。赫裡福德家族背叛了他們理應效忠的皇帝。所以赫裡福德家族的軍隊理所當然會因此而士氣低迷。
弗朗茨將軍只能感嘆,這些貴族們被保護的太好了。他們簡直就像是一群孩子一樣。活在童話世界裡。
他們的想當然,想當然都是錯誤的。底層的騎士出身的弗朗茨將軍,比那些生活在童話世界裡的貴族們更能體會士兵們的心理。
對於士兵們來說,無所謂這種大義,或者說帝國內部誰對誰錯。誰是皇帝,誰是叛逆或者誰是好人,誰是壞人什麼的。
這一切對帝國士兵們影響不大。
真正有影響的只有三種,第一種是外戰……儘管民族主義在這個時代只起了個頭而已。但如果敵人是侵略者的話,那麼境內的抵抗多少還會有一點……如果出現聖女貞德那樣的奇葩的話,那麼憑藉自己的意志扭轉戰局,也並不是不可能。
再有就是信仰。
雖然說實際上這場戰爭早已經超過了新舊教派的爭端。但是信仰的確影響了整個帝國,同時也割裂了整個帝國。
北方,信仰新教的人理所當然支援新教聯盟。而南方信仰傳統教派的人則理所當然的信仰傳統教派。雙方信仰不同的傭兵,士兵們理所當然的願意為信仰與他們一致的將軍,國王,皇帝或者任何一位統治者作戰。而相反,則不想合作……
這也是帝國目前徵兵困難的原因之一。
原本在佔據了大量的新領地,又獲得了倫巴第人的資助之後,帝國原本可以輕輕鬆鬆的擴軍十萬的。但是實際上呢……實際上帝國軍在招募軍隊的時候非常非常困難。費了很大的力氣,甚至不得不徵募一些一貫以不能打著稱的南方倫巴第人湊數。這才將軍隊撐起來。
其原因就在於帝國北部的軍隊,僱傭兵們並不情願受到帝國的徵兆——因為,受到帝國北部的宗教影響。這些北方傭兵基本都是新教徒。要僱傭他們與同樣信仰新教的君主們作戰,多少會讓他們覺得彆扭……
如果說,帝國是這些傭兵唯一的選擇的話那麼還好。問題是他們並不是。比起帝國,他們還可以投靠同樣信仰新教的布立吞人,又或者是布立吞人資助下的新教諸侯……雖然目前,新教諸侯被A的只剩下一位克里斯蒂安大公了。但是逃亡弗裡西亞的不少貴族們,還有法蘭克尼亞的另外一位王子約翰,也在布立吞人的幫助下不斷地招兵買馬。他們有這麼多的選擇。所以為什麼要為帝國賣命呢?
基本上就是這樣。如果帝國皇帝能招募這些北地傭兵的話,他們早一個月時間就會發動攻擊了。然而不能。這就是宗教的力量……或者說宗教的強大之處。
當然的當然,比起宗教還有另外一樣東西更加重要。
金錢。
或者再寬泛一點,利益。
金錢與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