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這樣,一七四二年的一月二十二日,威廉麾下的六萬大軍與皇帝卡爾曼四世麾下的十萬大軍在帝國中北部拉開了架勢。
在經過了幾天時間的佈置,騎兵前哨戰,以及小規模的遭遇戰之後。雙方將各自的陣列列好。威廉背靠著馬格德堡列陣,以馬格德堡舊城郊外的一座莊園作為指揮中心。同時,赫裡福德水軍的小型艦船,還控制了對於雙方來說,都至關重要的一條黃金水路,也就是易北河。
透過這條水路,赫裡福德家族可以從容調遣軍隊,運輸物資。儘管運量與速度比起鐵路網還稍差了一些,但是比起什麼都沒有,只能靠著最簡單的牲畜與人力運輸的帝國軍,還是好了不知道多少。
就是這樣,赫裡福德軍隊輕輕鬆鬆的佔據著易北河兩岸的陣地。並且在威廉的指揮下修建了幾座軍營與炮兵陣地,將戰場最近的一處淺灘控制住。
這處淺灘位置在馬格德堡北方。威廉在這裡部署了一個軍團……並且命令自己的心腹小約翰作為指揮官守備這裡,並且伺機進攻帝國軍的側翼。
事實上,如果現在奧托國王能加入這場戰役的話,那麼威廉會設計一個更為大膽的戰術。他會將他的兩個獨立騎兵旅,以及至少兩個軍團調遣到北部叢集,這樣一來,這支大軍就會變成一個堅固,而且致命的拳頭,赫裡福德家族的軍隊可以更從容也更加有效的對付它的敵人。
只是很可惜,威廉不能這麼做。以小約翰的能力來說,指揮一個軍團的兵力已經非常吃力了。給他兩個軍團的部隊完全是對士兵們不負責任。在這種情況下,威廉只能自己一個人對陣奧托國王。
與威廉所想的差不多,皇帝的帝國軍主力全都集中在了馬格德堡。也就是說,馬格德堡,這座帝國東北重鎮,便是雙方要爭奪的重點了。
倒不是他們認為,馬格德堡這個目標最好。而是說除了馬格德堡之外,他們就找不出第二個更加合適的地方了。
皇帝倒是想要派遣騎兵,或者小部隊繞到赫裡福德軍隊的後方。但是那完全沒有可能。
威廉的騎兵部隊數量比他多得多。同時又全面控制了易北河。這兩點加起來,就足夠讓帝國軍望而卻步的了。
再然後,便是威廉的軍隊。威廉雖然也想要高一些小動作什麼的。不過仔細想想看還是算了吧……己方兵力不足是一方面,另外,對於赫裡福德家族的不爽,則是另外一方面。
這裡說的對赫裡福德家族的不爽,是指帝國其他地區的貴族與民眾們。
赫裡福德家族無論是建設東北大區,還是執行各項有利於中央集權的政策,都讓目前掌管著帝國權利的貴族們覺得不安與憤怒。
“如果讓赫裡福德家族的那些野蠻人控制了帝國的大權那該怎麼好啊?!”
這樣的論調從上到下,充斥在帝國各處。也間接地影響到了民間普通人對於赫裡福德家族的觀感。總而言之,如果赫裡福德家族現在推進到帝國內陸的話,那麼就要花費十倍,乃至更多的力氣來平穩當地局勢。
如果這是在戰爭結束之後做的事情的話也就算了。但問題是現在戰爭仍舊在進行中。而且,十萬對六萬,怎麼看都是皇帝陛下勝利的機率更高一點。如果皇帝陛下贏了之後追究自己什麼的,果斷的不是很划算。
所以在這種請款下,赫裡福德家族派遣向周圍的領土出擊,出動的兵力太多了不划算。威廉兵力本來就沒有那麼多,再削弱太多就有些……算了。
而如果人數太少的話……嗯,人數少似乎也有一點用——事實上威廉也著重考慮過,是否要將一個獨立騎兵旅繞道敵人的後方去攻擊敵人的後路,運輸補給線。
不過想一想,他就覺得這沒什麼用。
因為,切斷後勤補給線需要有一點,那就是有後勤補給線才行。如果真的是那樣還好。那些車輛啊,後勤部隊什麼的,都是非常好的目標……
只是非常遺憾的一點,目前帝國軍還沒有升級到那種程度。目前的帝國軍仍舊維持著封建軍隊的作風,也就是就地徵收糧草而且不給錢什麼的。十萬大軍四處出擊,將整個帝國北方都弄得烏煙瘴氣什麼的。這一點讓威廉有些無語。說起來,皇帝卡爾曼四世也算是名將之一了啊,為什麼就不能管一管,改革改革呢?
總而言之就是這樣,如果說到帝國軍戰敗的理由的話,那麼威廉肯定要將混亂的補給制度這一條算進去,而且是相當靠前的一條。不過無論如何,皇帝的軍隊仍舊是強大的敵人,不能指望他們就這麼放倒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