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悲劇預定
時間是一七四一年的十月份。秋季,很快就要進入冬季。這個時代人類活動引起氣候變暖之類的事情,還是天方夜譚。冬天非常冷,夏天也不那麼熱。在寒冷冬季用兵,是一件非常讓人頭痛的事情——當然,比起冬季氣候原因之外,更加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帝國軍一頭撞上了布立吞人所預設的防線。
在許多年前,帝國內戰最為激烈的時間段。布立吞人害怕帝國在統一之後繼續向北推進,吞併他們控制的洛泰爾尼亞北部,以及弗裡西亞的富庶土地。
所以布立吞人們開始在洛泰爾尼亞南部修建堡壘群。一座座最新式的稜堡拔地而起,形成了一道人工的防線。
按照黑火藥武器時代的慣例,這種稜堡要塞的防禦力極為驚人,說成是堅不可摧也並不為過——當然,在人類世界各路的攻城專家的努力下,破解稜堡要塞的戰爭技術也並不是沒有……不過那需要漫長的時間,幾個月的精心準備,大量的火炮掩護,以及做好犧牲大批計程車兵的準備。
而更加關鍵,或者說更加糟糕的一點是,就算是攻破一座這樣的稜堡要塞,也於事無補。對於守備方來說,他們可以數十幾百座稜堡要塞,然後一節節的抵抗進攻方的攻擊。拖延到對方的兵力,士氣,後勤都無法承擔,然後再發動反攻……
事實上,在弗裡西亞還是一個獨立王國的那個時代,來自西哥特,布立吞,東哥特帝國其它邦國的覬覦與進攻,就讓弗裡西亞飽嘗戰火困擾。同時也造就了弗裡西亞人強悍的,堅韌不拔的性格……以及遍佈在弗裡西亞各個險要地段的稜堡要塞,就成為了阻礙帝國大軍的最大阻礙。
幸運,或者說非常有自知之明的一件事,就是帝國皇帝卡爾曼四世根本沒想過硬攻過對方守備森嚴的防線,那是最愚蠢的戰術。
這也是他在弗裡西亞一線只部署了少量部隊的緣故。卡爾曼四世決定在冬季結束之前,將他的佔領區欄目增添“日德蘭”一項。
他要摧毀日德蘭大公國,並且將這塊領地永久加入帝國皇帝直轄版圖。面對一步步,穩定,緩慢,但卻堅定不移的向己方陣線前進的皇帝的六萬大軍,克里斯蒂安大公除了求神拜佛之外,就只有拼命哀求布立吞人的救援。
而布立吞人對於日德蘭半島局勢也表示很不淡定。一方面,他們的確不想要帝國皇帝佔領那裡。但是另一方面,他們又覺得,沒必要為了克里斯蒂安大公這種二流角色,與皇帝的大軍硬拼,這實在是太不划算。
在這種情況下,布立吞人能想到的最佳的,幫助克里斯蒂安大公,幫助日德蘭半島的辦法,就是要赫裡福德家族介入戰爭。有赫裡福德家族的五萬大軍的幫助與牽制,皇帝絕對會派遣主力來與赫裡福德家族決戰。這樣一來,那位大公閣下不就安全了麼?
當然,想法是很好,但是這也需要一點小小的前提,前提就是赫裡福德家族願意配合。
而同樣是理所當然的,無論是威廉還是奧托國王,都沒有為了一個克里斯蒂安大公火中取栗的意思。威廉堅持,無論如何都必須等到開春,萬物復甦,天氣回暖的時候,赫裡福德家族的軍隊才能出動。而且除此之外還有一點非常非常重要的前提條件,那就是赫裡福德家族需要見到開拔費才行——那筆開拔費就是布立吞人給予的低息貸款。兩個條件缺一不可。
維多利亞就這個問題與威廉談論了很長時間,威廉對此寸步不讓。堅決不同意。
維多利亞多少明白威廉的意思,威廉就特麼的想要坐視不理,就特麼的是想要讓克里斯蒂安大公被皇帝滅掉。就特麼是想要日德蘭半島上烽煙遍地,流民無數——而威廉之所以要這麼做,也同樣可以理解。
因為那不是他的東西。而且維多利亞還想要扶持那位大公,成為戰後對抗威廉與赫裡福德家族的橋頭堡。在這種情況下,日德蘭半島越慘,實力越弱雞,對赫裡福德家族就越有利。
針對這件事,維多利亞也沒有什麼可以與威廉討價還價的地方。她不想要因為這種“小事”與威廉鬧情緒什麼的。之前與威廉翻臉,那是為了布立吞,大陸派系,她所屬的諾曼底家族的核心利益,所以才會這麼做。而那位克里斯蒂安大公,他還不夠格。
就是這樣,在接下來,布立吞人多少做了一些佯動。他們派遣了少量部隊,在弗裡西亞的東部邊境集結,然後做出了從側翼進攻卡爾曼四世主力,以策應克里斯蒂安大公軍的態勢。
只是很可惜,他們的這種戰略欺騙,沒能起到任何作用。老奸巨猾的卡爾曼四世皇帝完全沒有上當。他理都不理那一個步兵團,隨便一根小指頭都能碾死的佯動部隊。繼續向著日德蘭半島的深處前進。他是如此的小心謹慎,以至於無論是布立吞人,還是那位快要被嚇死的克里斯蒂安大公,都找不到任何一點破綻。
這一點非常難得。是的,非常難得——日德蘭半島是一個半島國家,在日德蘭半島的西側便是北海,在東側則是兩貝爾特海峽,海峽中央則是被海水包圍在中間的非英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