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議結束,徐有貞直接收拾行李準備啟程前往朝鮮。
但是于謙這幫老臣可沒有打算讓朱見濟這麼簡單地湖弄過去,雖說兵法虛則實之,但是虛虛實實,實實虛虛。真要是按朱見濟這般說的去做,到時候重兵雲集,一個擦槍走火,前線這幫渴望軍功之人會做出什麼事情來可就不可想象了。唐朝下克上的先例可不能夠忘了!朝鮮也不可能主動放棄自家文法,這可是立國之本,怎麼可能輕易放棄。
“陛下,我大明天朝上國,先禮後兵,以仁孝治國,今遣使出國,豈有重兵在後壓之的道理。如此豈不是以力治國,有失仁義之名。”
是不是覺著這段話很離譜,但是如果你不想打仗,是主和派,你還能夠想到什麼說辭呢?仁義是假,勸和是真,有些時候也不要覺著這幫滿口仁義道德的人真的蠢。
“諸位愛卿且放心,朕絕不取朝鮮一寸土地。朝鮮僭越臣禮,倘或不嚴加申飭,日後小國紛紛效彷,朕絕不允許這樣的事情出現。”朱見濟對他們許下承諾,同時再一次言明自身態度。
于謙他們卻不願意就這樣放棄,追著朱見濟進入了內堂。屏風上掛著的正是這一塊區域的地形圖,這上面不僅有山川地理,更為關鍵的是兵力佈防圖,既包括大明朝的,也包括朝鮮國的。
內房軍事重地,看守嚴密,視線少了許多,朱見濟被問得煩了,道:“諸位愛卿不願開戰,朕又如何願意開戰。只是朝鮮自世宗以來,咄咄逼人,全無收斂之意。朕若是今日再不給其一些教訓,來日其必將跨過鴨綠江圖們江進犯我大明疆域。昔日元時蓋北高原本中原治下,太祖仁德內遷鐵嶺諸衛,未嘗劃定疆域,諸位今日養虎,難保日後不會為患。爾等便是不為自家考慮,也好歹為子孫後代想一想呀!難不成真要此地成為隋唐時期的高句麗不成?”
于謙等人再不言語,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還能夠怎麼勸呢?再唱反調勢必被驅逐出核心決策層,于謙轉而獻策道:“朝鮮畢竟是海東大國,陛下心有太宗志向,真若出兵朝鮮,微臣有上中下三策,不知陛下願聽哪一策。”
這幫文人吶,總是喜歡玩這一套,朱見濟道:“三策都說說吧。”
“上策北聯女真,東邀日本,用五十萬大軍,兵分兩路,海陸並進,如此朝鮮可滅,陛下萬世無憂也。”
朱見濟自嘲一聲,“女真方為我敗,如何肯為我所用,若是陣前倒戈豈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日本一向與中原不睦,太祖以來便不奉貢使,且其國內之勢朕並不瞭解,難以為盟。至於五十萬大軍,如今韃靼瓦剌元氣尚在,朕至多可調集三十萬大軍開戰,仍需分兵留守各邊。”
上策被否了,于謙似乎在意料之中,道:“中策大舉義旗,討不臣。以重兵壓境,分兵襲擾,毀其耕地山林,弱其國力,待其疲敝,內連朝鮮豪族,迫李瑈禪位,則朝鮮日後數十上百年不敢為我之患。”
朱見濟有些中意中策,只不過仍道:“下策是什麼?”
“下策是驅女真前陣,使朝鮮女真互相廝殺,不論輸贏我大明可坐收漁翁之利,待朝鮮疲敝之際,我可趁勢鼓進,一戰破敵,則朝鮮女真皆弱,十年內可保安穩。”
“女真人久處山林,貪婪無厭,若是要他們出兵前陣,非得要出重金不可。”
“陛下何必愛惜些許財寶,豈不聞和氏璧乎?不過是暫時寄放他人之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