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靜態抬頭紋很深怎麼弄去掉> 第186章 鹽課之利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86章 鹽課之利 (1 / 2)

“上官有什麼要問的,下官一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林新德笑臉以對。

王竑一副公事公辦的態度,道:“本官此番來山東,爾等想必知曉為何而來,無非是置備軍需糧草。本省糧儲、屯田、清軍、驛傳、水利、撫民等事賬目盡數呈送上來,本官需得儘快理清才是。”

林新德道:“大人清名流佈海內,今日一見果然一般無二。”

“旁話就不必說了,將那些賬目儘快準備好才是。天子予本官重鼎,授便宜行事之權,本官可不敢絲毫怠慢。”

“是這個理,是這個理。下官知曉朝中訊息後便已經令人準備妥當,放在濟南府內,就等著上官查收了。”

難得見到如此上道的下官,王竑不由得點了點頭,“你有心了。”

“為國效命,為君父分憂本就是我等朝臣的職責所在,”林新德說到一半,話鋒一轉,道:“下官聽聞陛下賜下上百空白文書,專授山東本地舉子,不知上官打算如何分發?”

王竑見他主動提起此事,想來是已經有些心思,“你若是有遠見,倒是可以說說。”

“哪裡哪裡,不過是一些淺見罷了。依下官看來,這文書送誰都不好,必會惹來非議,朝野都有不滿,不若依科舉取士,讓陛下出題,我等監考,大不了讓禮部的人派人參與閱卷。”

王竑心下其實也是這個打算,天子雖然給予他便宜行事的權力,可是若是亂用顯然會招致猜忌,反為不美,還是事事稟報來得好。

王竑進一步補充道:“文進士可這般遴選出來,那武進士想來就需要請兵部的人過來監督了。”

“正是此理。”

短短一番對話,王竑心中對林新德的觀感頗為不錯,道:“那便依照此法決斷,只說我等肉眼凡胎,難辨英才,令人回京奏請天子出題。”

在官道上的驛站停留些許時間,王竑親自擬定一份奏章,大意如上,讓侍衛發回京城。

接下來的旅途,王竑與林新德,徐明二人同乘一車,既是拉近感情,同時也是商議日後施政方針。

“陛下令遼人內遷,數以十萬計,不知二位打算如何安置?”

“若是說安置流民,上官昔日督撫河道,活民數百萬,其中就有不少山東籍百姓,下官豈敢在關公面前耍大刀。上官只管吩咐下來,下官照此辦下便是。”

王竑搖了搖頭,他明白朱見濟的心思,道:“此一時彼一時,昔日流民待天災過去自會返鄉,準備一時糧食足以。如今這遼民恐怕短時間難能回去,若是在此住上三年五載也不稀奇。”

這一點林新德和徐明二人渾然不知,對視之際都能夠看出對方眼裡的震驚,不曾說幾句話的徐明道:“三年五載,是不是有些多了呢?本省畢竟不是江浙富庶之地,又要供養數萬大軍,又要賑濟數十萬流民,加上本地還有各處開支,便是鹽課盡數截下供本地支取,恐怕也不夠用的。”

春秋之時,管仲收魚鹽之利,輔左齊桓公九合諸侯。明朝時山東也是著名的食鹽場地,歲入國庫五萬兩,但是這其中藏了多少油水誰也不知道,反正養活了數量龐大的山東都轉運鹽使司和鹽工,直接間接相關人員數以十萬計,堪稱是山東省的支柱性產業之一。

此二人竟然看上了這處銀子,王竑眉頭微皺,道:“鹽課繁瑣,恐怕不易申請下來。需得自別處想法子才行。”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