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靜態抬頭紋很深怎麼弄去掉> 第166章 若欲裁軍,必治屯田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66章 若欲裁軍,必治屯田 (1 / 2)

裁軍,歷朝歷代這事都不好乾。一般只有開國的前面幾代君王才有這個魄力裁軍,當然也是因為統一天下後,國家百廢待興,有這個客觀需要。其後繼位之君往往沒有這個威望裁軍,甚至因為體制濫冗及消弭地方叛亂等因素,軍隊數量反而不斷膨脹。

這其中的典型當屬宋朝,光是中央禁軍就高達百萬,宋朝的軍費常年佔據國家開支的七成以上。宋夏戰爭時期甚至打空了國家的財政,最後被迫承認西夏獨立,同時增幣於遼。

明朝的情況自然與宋朝不同,主要在於朱元章借鑑宋朝教訓,廢除募兵制,實行軍屯制,分屯田,設軍戶,父死子繼。國家給予軍戶財政稅收上的減免,軍戶為國家承擔軍役。朱元章自豪地說他為國家養軍隊數百萬,卻不用耗費一文錢。

原本這套制度執行得很不錯,太祖太宗兩朝威懾四方,萬國來朝。但是世間從來沒有一直完好無缺的制度,制度執行近百年,一些地方家族傳承了四代以上,人口不斷繁衍,土地卻增長不多,最後結果可想而知。

軍戶耕種著可憐巴巴的一些土地,但是所需要承擔的徭役卻沒有隨之減少,曾經令人豔羨的職業如今愈發為人厭棄。眾多軍戶流亡,一部分甚至跑到草原開荒,遼東的一些軍戶甚至主動去給女真當包衣奴才。

屯田制崩潰的原因和唐朝均田制崩潰的原因一模一樣,至於權貴侵佔等問題相對還比較好解決。只要有具體的敵人在,哪怕是再強大都是可以解決的,就好比怪物亮出血條就沒有什麼好讓人震驚的。但是人口增長的問題怎麼解決,朱見濟總不可能強行計劃生育吧!以後世組織之強大,尚且鬧出這許多么蛾子,朱見濟才不去做那等事,簡直是自尋死路。

一方面是屯田制度崩解,另一方面是土木堡之變中大明精銳之師全軍覆沒,于謙主導團營改革,大規模吸納非軍戶出身入伍,軍戶體系也受到衝擊。疊加上近期的財政危機,這改革是勢在必行。

說是如此,但是軍隊作為國家的暴力機關,是接受過軍事訓練的人員。若是無法妥善安置,以至於嘯聚山林,為害一方,那就脫離本意了。

朱見濟要裁軍,自然不可能自信地覺得下一道詔令就能夠成功,破局的點就在於這屯田制度。

朱見濟的詔令傳往四方,這些日子不斷有地方軍政長官回到京城,率先趕回來的不是別人,正是心心念念回到中央的石亨。話說針對石亨的彈劾到現在都沒有結束,朝廷現在還有言官抓著石亨死纏爛打不放,非要朱見濟罷免他。最離譜的是在石亨回到京城的時候,竟然有言官當街堵路,不許石亨入城,最後還是事情鬧大,朱見濟聽聞後下諭旨將石亨帶了進來。

時隔兩年,朱見濟再一次看見石亨,也是心有所感。之前他是朝廷天下總兵官,朱見濟還要主動巴結,如今石亨人人喊打,反要朱見濟庇護。

朱見濟選擇見石亨的地方,不在乾清宮,也不在外朝三大殿,而是在後花園的一處涼亭內,周圍只有許源與彭時兩人。

朱見濟親自為他斟茶,請他落座道:“愛卿一路辛苦,卿之忠貞,朕心明知。外朝之事不必去管他,朕自會下詔申飭。”

石亨之前在最高權力交接的過程中出現了紕漏,目前只有朱見濟能夠保住他,是以石亨也是恭敬無比。哪怕是朱見濟讓他坐,也絲毫不敢落座,堅持要站著聽訓。

“朕前番命你收服草原流民一事,如今辦得如何了?”

“回稟陛下,微臣四方招攬,出糧給牛,授予土地,草原不少番落皆來投效,而今已招得五萬人戶,墾田二十萬畝矣。大同沿邊,多有膏脂之地,糧產頗高,奈何為四戰之地,百姓多拋荒棄種,甚是可惜。陛下若是不棄,臣願立下軍令狀,三年之內為陛下闢得兩百萬畝良田。”

朱見濟沒有著急答應石亨的請求,問道:“這些草原流民,有多少是我大明百姓逃亡北上的?”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