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皇立威,只要沒有打擊到自己,所有人自然是明哲保身,看看不說話,必要的時候出來說幾句陛下英明,吹捧附和。
至於受打擊的宦官集團,內部也是分裂的。真正能夠撈到錢的無非是前面的幾位大太監,他們平日作威作福,威風八面。小宦官整日受盡欺凌,眼下高層洗牌,自己上升空間更大,巴不得朱見濟多拿下幾個人。
至於朱見濟要削宦官職權,宦官們其實也並不是特別擔心。宦官們撈錢撈得再狠,也是比不上那些文臣勳貴與外戚的,興安當了幾十年宦官,才撈到上千頃土地,那些個閣臣勳貴,哪一個不比這個多。等到朱見濟執政日久,一定會重新啟用他們。
這是宦官們的底氣,太宗如是,宣宗如是,朱祁鎮如是,哪怕是號稱最寵信文官的朱祁玉不也是一樣。只要皇權存在一日,就必定要用到宦官,二者雖有齟齬,但是共同利益更大。
朱見濟原以為削減宦官職權會招致劇烈的反擊,結果除了在太皇太后吳氏那裡哭鬧一陣外什麼都沒有,不少中下層宦官甚至還主動遞送王誠等人的罪過。
平日一個個老祖宗叫的親密至極,真出事了紛紛背後捅刀子,落井下石,火上澆油,巴不得他們死無葬身之地。
畢旺和劉敬這些日子可是忙得兩腳不沾地,既要接收舉報信,也要派人私下探查,還要匯總交與朱見濟審閱。
朱見濟立威的目的其實已經達到了,匯總上來的貪腐問題就一併交與吳氏。吳氏打算黜免誰人就黜免誰人,朱見濟不參與其中。後宮的盤子太大了,朱見濟根基不穩,實力不足,吃不下,還不如將這個好處讓給太皇太后吳氏。見好就收,見好就收。
後宮的事情扔給吳氏處理,朱見濟將主要精力放在選募乾清宮行走上面。朱見濟可是計劃將其打造為南書房甚至是軍機處一般的存在,自然要傾注更多的心力。
“兩京十三省,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各推舉二人,加之尚書大學士並師保傅等重臣,推舉之人只怕是有二三百人。乾清宮絕無可能容納下這許多人來。彭時,依你之見,選幾人為好?”
彭時面無表情地道:“若陛下專為修習詩詞歌賦,讓他們幫著起草詔書,一二十人足矣。若陛下為收買人心,推恩示下,人數多些也可。”後世重要無比的軍機處人數最多的時候也就是四十多人的樣子,幾百人肯定是多了。
朱見濟笑而不語,也就是彭時與他關係親密才敢這麼說話,若是別人朱見濟早就翻臉了,有些事情可以知道,但是不能夠說出口來。
不多時,朱見濟又問道:“朕聞在京勳貴子弟多是放浪形骸,不學無術,欺男霸女,攪擾民間,為禍甚烈。將此輩召入宮中,嚴加看管,彭時你覺得如何?”
“不失為一項善政,只是朝臣那邊恐怕會有非議。”
“唉,做什麼事沒有非議,若是處處瞻前顧後,乾脆遜位讓國算了。朕心意已決,你只管幫著起草詔令便是。”
心意已決還問什麼,彭時答道:“微臣遵旨。”
之前說過,當今明朝有三大勢力,在打擊宦官勢力的時候,文官集團和武將集團都是可以可以利用的臂助。朱見濟給文官們舉薦親信的機會,武將自然也有送繼承人入宮的權力。
一碗水要端平呀!厚此薄彼,到時候兩碗水都灑了。至於什麼嚴加管教不肖子孫,不過是一個說辭罷了。
另外,讓這些勳貴將繼承人送入宮中,也是人質,便於朱見濟更好地掌控武將勳貴們,不過這一點就不足為外人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