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從縣衙出來後,先回到落腳的店裡,告訴徒弟於程思,說:“程思,師父我開一間書院你看怎麼樣啊?”
於程思是個孩子心性,本身還念過幾年的書,聽到張華說要開書院,於程思本身是高興的。說:“好啊,師父,開書院造福一方,再從書院的學生裡面選出一些人物也可以為我收幾個師弟啊。”
張華一聽於程思如此說,也感覺有點道理,自己把這茬給忘了,開書院本身也有好處,張華決定了,這個書院還就開了。
開書院需要建造房子,張華不打算自己去辦,而是又去了一趟縣衙,找到了縣令葉晚舟,讓縣令幫忙聯絡人去建造教室、宿舍、食堂等建築。
錢是張華出的,畢竟葉晚舟雖說是縣令,但還是個清官,沒有錢去辦這件事,而衙門裡的錢更是不能擅自動用,每一筆支出都要有相應的記錄的。
原來葉晚舟倒是給府裡請過修書院的款項,但葉晚舟本身太清了,沒有錢去上下的打點,結果這筆錢也就一直沒撥下來。
張華這邊先給了葉晚舟一些銀子,讓葉晚舟安排衙役們先去找人,不過張華身上的銀子也不是很多,算下來連金帶銀的也就那麼幾百兩的樣子,而建一所書院怎麼也要上千兩,再加上買筆墨紙硯,桌椅板凳,各色的衣服之類的,沒有兩千兩下不來。
這還沒算上請教書的先生這一塊呢,畢竟不能讓張華去教書啊。
這樣一來張華的銀子就不夠了,可是張華現在畢竟是築基期的修士,身上雖然沒有金銀等俗物,但有的是寶物。
不說別的,就是說白骨山大寨主與二寨主兩人的私庫中就有很多的寶物,這些東西在修真者眼中不算什麼,但在凡人的眼中也算是價值連城了。
張華去了一趟寶河郡內,將這些寶物一變賣,轉眼間張華就算是身家十萬的鉅富之人了。
然後就是各處去買學生需要的書籍,加上請老師等等。
這一忙就是一個多月的時間。
這一個月之中張華雖然沒有進行修煉,但這一個多月的奔波反而使得張華能夠更加的貼近這個世界凡人的生活。
這些凡人不像是修真者那樣的高高在上,每日裡談論的也都是一些柴米油鹽的生活瑣事,但卻讓張華有了一種回到地球的感覺。
原來這個世界也不盡然都是一些修行高人,這些凡人也都和地球的人一樣,每日裡沒有那麼多的勾心鬥角,相反這些人更加的待人以誠,雖然有些人是有些小心思,但無非是為了自己的生活罷了。
這種生活給張華的感覺更加的真切,也更加的舒服,張華已經很久沒有體驗到了,不過這種生活卻沒有磨滅張華的求道之心,張華一直儲存著自己的求道之心,不是像修真者那般的尋求修行之道,而是張華認為萬物皆有其道,張華對於世間萬物都有探索之心,其中包括修行之道,但絕不僅限於此。
兩個多月之後,張華才最終將書院都打理好,最終這個書院就算是開了起來了。
這邊有岳陽縣縣衙的支援,張華又用高薪聘請一些有名的教書先生為書院的老師,然後就開始在鳳來山的周邊招收學生了。
而葉晚舟更是送來了一份牌匾,為這所書院取名為“鳳來書院”,這個書院就算是開了起來了。
張華根據地球的學校分級制度,對教書的先生與這些學生都進行了考試與分級,這樣也方便進行管理。
完成這些之後,張華才終於有了時間,開始的自己的修煉之路了。
張華每天晚上都會去到鳳來山靠近山頂的一處山洞中去進行修煉,這裡也是鳳來山中靈氣匯聚之地。
張華花費了一個多月的功夫才將這處山洞改造完畢,現在說這裡是山洞不如說是一間石室,裡面倒是沒什麼擺設,僅有一張石床,乃是張華平日裡打坐修行的地方。
白天的時候張華卻要在書院裡面待著,偶爾還會開幾節公開課,每當這個時候,整個書院不管是學生還是老師都來此聽張華講課。
張華所講的不是一些高深的科學道理,而是一些相對基礎的東西,但張華畢竟是曾經在地球經歷過高等的教育,教學的理念也比這裡的教書先生要高深不知道多少,所以雖然講的都是一些基礎,但所講的也很是生動,所以大家聽得也很是認真。
現在鳳來書院中的學生現在大概有那麼一百多人,都是家住附近的一些窮苦人家的孩子,畢竟鳳來書院所處的位置在岳陽縣算是比較偏僻的,真正有錢人家的孩子家裡會請老師,也就不會這麼辛苦的來鳳來山這裡來讀書了。
張華沒有收這些孩子很多錢,基本上是家中要是有錢的就象徵性的收一點,沒錢的只要是想要來此學習的,也可以來上課,不過張華卻會給這些孩子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來做,算的上是半工半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