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風雨交加下,讓他絲毫感覺不到任何涼意,反而內心中暖意百倍。
原來董太皇太后素來也愛財,這麼多年來,到是私下裡積攢了不菲的財貨。
其中有十常侍所送的孝敬,還有一些人委託其辦理事情時的禮金,辦壽誕時百官和皇帝送來的等等禮品。
常年下來,這筆錢財數額日漸龐大,董太皇太后說是富可敵國也不為過。
最主她還擅長理財,常把這些下面人孝敬的玉器、字畫等物都換成了金子。
然後交給一個洛陽商人打理,此人是自己從河間帶來的親信,非常擅長放貸。
不光高利借給普通百姓、商人,還會常常有些士族子弟及高官前來借款,一來二去,除去本金,光是這些利息就非常得嚇人。
這麼說吧,在洛陽城內,董太皇太后敢說自己擁有的財富第二,就絕無有人敢稱第一。
當然太皇太后還要顧忌自己的名聲,外人根本不知道,這個富得流油的商人,竟然只是代理之人。
平常她需要用錢時,便會打發人用身上的玉佩去找這個商人支取,所以這個玉佩信物可以代表著一切,甚至後期達到了認佩不認人的地步。
可是貪財的董太皇太后,怎麼可能見面不久,便將自己的家底拿了出來並告之楚風呢?
原來這個典韋自從護送太皇太后上路後,就不時將懷裡的數百兩金子,翻來覆去的看來看去,心裡盤算著這月餘的路途,該如何節省著花。
可是楚風臨走時曾一再囑咐,路上不能虧待了太皇太后,這讓典韋可就為了難,雖然這五百楚衛都身上帶了不少乾糧,可也是個個缺少油水的主。
他便思索著如何從中剋扣一些,還不能讓這個“婦人”過後告自己的狀,可是典韋的腦子實在不靈光,怎麼也想不出好辦法來。
他的一切動作和神色,都讓人車上的董太皇太后看在眼中,便掀開簾子將典韋喊了過來,張口問起了緣由。
心虛的典韋這一看要壞
(本章未完,請翻頁)
事,便苦著臉將楚國的經濟,說的是十分不堪,什麼三月不知肉味,七月不知肉包子長什麼樣,一頓傾倒起了苦水。
說話間還時不時地拍了拍自己肚子,來證明自己已經多麼地瘦小。
他還將懷中的金子又掏了出來,說是楚王安排回去的途中,不能讓太皇太后受丁點的苦。
可是這麼多人馬都要吃飯,這點錢只夠飽肚子用,哪裡還敢什麼大魚大肉地精細招待,他實在是想不出什麼好辦法來。
董太皇太后聽完後,心中感動之餘也是悲嘆不已,對楚風的印象更是大好。
想到自己如果死了,那留在洛陽的無數錢財也生不帶來,死不帶去,還不如做個順水人情,送給楚王得了。
一來讓其能夠盡心救出陳留王,二來此時也是雪中送炭,畢竟到了人家的地盤,自己以後的處境都處處看對方的眼色。
如此一大筆財富,想必楚風看在這個面子上,也不好難為了她,想到這裡的她,便將情況告訴了典韋。
結果典韋聽完後,眨了眨眼睛,似乎有些不敢相信對方的話,但是轉之一想,這個“婦人”可是前皇帝的母親,便心中有些相信了數分。
這才派人連忙告訴楚風去,可是遠水解不了近渴,這一路上怎麼辦?
典韋又攤了攤手,表示有點為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