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城位於遼東郡的最北面,無論從面積還是僅僅數萬的常住人口來看,只能算是一個小城,說是小城也不過是一個大點的鎮子。
只有方圓數百里內,沒什麼見識的佃戶、獵戶們才會一口一個汶城叫著。
汶城雖然在少數有見識人的眼中不算是城,但它有自己的引以為傲的標誌。
它有自己的城牆,雖然不太高,也很薄。
年久失修下,從遠處看起來更像是一段段高低不平的土包。
汶城不太大,主街道只有兩條,一條從東到西,一條從南到北,呈十字交叉。
街道兩旁的店鋪到是很多,不光提供著百姓的日常用品,細數起來也有著十數家青樓酒肆。
可就是這樣的汶城,卻在遼東郡有著至關重要的地位。
上至高句麗、鮮卑等國的客商,下至各州各郡的販旅,都會將大宗的貨品,不辭辛苦地運到此處,然後在批次地分往各地。
所以每年前來的商人和腳伕們,數量遠遠超過了當地戶。
他們不旦給汶城帶來了人氣,也帶來了大量的財富,讓此地變得異常繁華起來。
每到夜晚時,總會有大量打扮花枝招展的女子出現在青樓前。
她們招呼客人的綿柔細語和街販四處的叫賣聲,又會將汶城的另一種繁榮推波助瀾到極致。
店鋪的後身則是一排排錯落有致的民宅。
有青磚綠瓦的大戶人家,擁有著幾重幾進的院落。
但是數量更多的是那些貧民才會居住的破敗不堪、低矮的草屋。
汶城內居住的少部分都是些有身份的人,上有沒落計程車族舉家從京城遷移而來。
下有身家數千畝甚至萬畝的土財主,更有從它州和塞外而來的常住客商。
只有那些眾多窮苦的佃戶們,勞作一年後有了點閒錢,為了扯兩尺花布做件衣裳或買些必要年貨時,才能夠進城見識一下此處的繁華。
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會有紛爭。
往往紛爭中處於最核心的就是利益。
更何況汶城每年給幽州創造著鉅額的財富,所以就有無數雙眼睛盯在了此地。
城記憶體在四股不可忽視的勢力。
第一股便是朝廷中位高權重的大臣們。
他們在各州都有著撈錢的買賣,雖然幽州整體貧瘠異常,但只要有賺錢的地方,誰都會悄然插上一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