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給病人做進一步治療,怎麼都繞不過這個檻。說實話,術後血腫的話,CT掃描早就查出來了。可是術後做了CT,並沒有明確發現血腫。所以,我認為很有必要做一個核磁共振。”
與CT掃描相比,核磁共振的檢查結果更明確,更精準。
當年,也正是核磁共振的問世,才讓許多腫瘤疾病能夠被醫生們輕易確診。
它有著超聲、X線、CT所沒有的獨特優勢。
溫主任低頭沉思。
身為主任醫師,他肯定有著自己的思考。
周燦的意見更多的只是提供一個參考。
組內的醫生你一言,我一語,繼續討論。
慢慢的,認同做核磁共振的觀點越來越多。
大家採用了排除法。
把一些有可能的情況一一排除。
最終認為海綿狀血管瘤的可能性賊高。
因為海綿狀血管瘤有一個特性,它的血管壁超薄。做手術時,確實有可能導致它破裂出血的可能。
查頭部彩超也能有一定的診斷意義。
只是家屬已經鬧得那麼兇。
醫生開出的每一個檢查申請都是慎之又慎。
不然,家屬會以為醫生故意撈錢,手術沒效果不說,術後還讓病人把所有的檢查都再做一遍。
“我經過慎重考慮,決定給病人申請頭部核磁檢查。唐莉,你的溝通能力一向不錯,親和力強。由你去跟家屬溝通可以嗎?”
一個醫療組,什麼人才都應該有。
與家屬保持良好的溝通,也是一個重要事項。
“行,我馬上去跟家屬溝通。”
她欣然答應,而且顯得相當自信。
女醫護與家屬溝通時本身就有一定的天然優勢。
更容易被家屬所接受。
也更柔和。
“坦誠溝通即可。告訴家屬具體討論結果,讓他們明白,病人的癲癇加重,確實有著雙重病灶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