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了,切下來的腸段送檢了嗎?”
周燦詢問蒲醫生。
目前,送檢這種雜活只能由他來跑腿。
“已經送去病理檢查了。估計要稍晚一點才能出報告。”
蒲醫生答道。
……
下午快下班時,患者的病理報告出來了。
送檢腸段的腸壁增厚,切開見質軟,魚肉狀,存在壞死。鏡下見腸淋巴組織中有大量網織內皮細胞增生,形成巨噬細胞,胞漿內可見被吞噬的淋巴細胞、紅細胞、核碎片,部分腸壁潰瘍形成及壞死。
看到這兒,周燦不由暗自佩服消化內科的尚主任,患者果然是腸傷寒。
只要形成巨噬細胞,基本上百分百可以確診是腸傷寒。
他接著往下看,送檢淋巴結腫大,鏡下可見傷寒細胞。
以上改變符合傷寒。
現在,患者高熱不退的原因終於解開了,最大出血源也成功找到,並且透過手術成功止血。
壞死腸段亦被切除乾淨。
只要病灶進展到傷寒階段,就意味著病變部位進入壞死期。
從這個病例中,周燦學到了許多。
也是他遇到的眾多疑難病例中,頗為罕見的一種病因。
傷寒自古以來便難治。
中醫甚至以傷寒病發展出傷寒派別。
他總結診斷經驗,決定下班後寫一篇診斷心得,相信下次再遇到類似的病例,就可以少走很多彎路。
既然已經明確診斷患者得的就是腸傷寒,那就好辦了。
出血已經止住,只需抗感染,抗傷寒治療即可。
第三天,患者的體溫就已經恢復正常。生命體徵也已經趨於平穩。再沒有發生血壓持續下降,休克等症狀。
鑑於這個患者還存在胃部潰瘍、陳舊出血,說明患者平時的飲食、作息規律都很差。
20歲的小夥子,正是身體最棒的黃金年齡。
整個消化道卻已經危機四伏,甚至發展到了腸傷寒的地步。
周燦覺得很有必要找患者家屬好好談一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