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略有些吃驚的看著他,第一次大膽的與他的眼神對視著。
“嗯,就是為了正義與良知。我希望我的幫助能夠讓你儘快擺脫眼下的困境,然後重新步入學堂,去追求你的理想與夢。等你將來學有所成之後,可以回報社會,可以帶給更多有需要的人溫暖,僅此而已。”
周燦很認真的回答她的疑惑。
“如果真的是這樣,我非常願意接受您的幫助,並且會一輩子記著您的恩情。我做夢都想要去讀大學。高考的時候,我其實考上了一所還算不錯的大學。可惜因為沒錢,父親也不在了,我這才想著打工先養活自己,再慢慢求學。”
她看向周燦時,眼神已經明顯有了一些變化。
那是感激,敬重。
“如果可以的話,我準備明年參加高考,改變自己的報考專業。我也想當一名醫生,像您這樣的好醫生。”
她說這話時,語氣堅定,眼神執著。
“嗨,我勸你打消這個想法。勸人學醫,天打雷劈。學醫很辛苦,而且目前的醫療生態環境很差,太難了。”
周燦一臉苦笑。
只有學過醫的人,才知道學醫有多苦,有多難。
並不是讀完研究生就能一帆風順。
大多數人看到醫生風光的一面,那些醫生都是四十好幾,五十多歲的主任醫師。
他們在職場摸爬滾打了多年,這才有了現在的成就。
普通醫生,大多數都過得很苦逼。
“我不怕苦。您準備怎麼幫我?”
周燦的話,顯然已經打動了她的心。如果可以擺脫眼前的困境,她自然是千肯萬肯。
“留下一個電話號碼給我,寫上你的姓名,身份證號碼,我會找人聯絡你。”
想要幫助這種弱勢群體,周燦本人並沒有那個時間與精力。
這事還得麻煩一個人,那就是電視臺的記者暮螓。
女孩留下了個人身份證資訊與電話號碼,周燦讓她先耐心等候。
人家暮螓大記者工作繁忙,願不願意管這件事還難說。
當然,萬一暮螓不想管這事,周燦還有辦法找其它的社會力量。只不過效果肯定不如找她那麼好。
有了媒體力量的監督,很多事情辦起來都會出奇的順利。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老百姓遇到難事,總會千方百計的想著找媒體記者幫忙。
女孩離開後,許醫生走了過來。
“小周,那個病人你真的準備收治?我瞭解過了,患者不但麻醉過敏,而且燙傷後經過了正規治療,但是效果不理想,仍然發生了感染。用了多種抗生素均無效,我們醫院怎麼治?”
許醫生是周燦的老師,說話比較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