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月以前,宇文邕聽從楊堅的建議,對六大柱國實行“堵不如疏”的戰略。
因為一些歷史原因,四大柱國多多少少都有專門屬於自己的部曲。這麼多年了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又經常惡戰,其實已經損耗得七七八八了。
那日政變,獨孤信和李弼卯足勁也不過是湊出兩三千私軍而已。
跟朝廷的軍力相比不值一提。
於是楊堅便提出,允許柱國豢養私軍,但額度不能超過三千。
而且不能佈置在長安城內和郊外三十里的範圍以內。
朝廷會對此嚴密監視,並接受舉報!
如果不同意,就把此事拿到朝堂上去說,到時候額度只會更少。
幾大柱國終於妥協,畢竟他們現在根本不可能達到這個數額。而且真正的大世家造反,輕輕鬆鬆就能拉起數萬人的軍隊。
比如河北的趙郡李氏,當地的族人,佃戶,奴僕加起來不下幾萬人,有兵器盔甲的情況下,拉起萬人的隊伍完全就不是個事。
更別提此時族人總人口都有十幾萬的渤海高氏了。
八柱國這才哪到哪啊。
不過是雙方虛以委蛇的權宜之計罷了。
“楊堅,你的兵馬換時間的計策果然奏效,不過是一兩萬兵馬嘛。就把這些人餵飽了。”
御書房裡,宇文邕大讚了楊堅一番。
“陛下,我們的希望,周國的未來,在於半宿衛制度,在於伴駕軍官團,而不在於這些老柱國。
以後有戰事,不妨讓這些柱國們先上,打仗哪有不死人的,死了就別再立起來。我看十年後還有哪個老柱國能笑到最後。
特別是獨孤信,有戰爭讓他第一個上!”
楊堅咬牙切齒的說道。
原本自己是要娶襄陽公主的,那是什麼水準的女人?公認的美貌如花,賢良淑德啊。
結果被高伯逸弄竇毅床上了。如果高伯逸自己上,楊堅還會好想點,畢竟男人爭女人天經地義,各憑本事,輸贏都正常,無愧大丈夫!
但是!但是!你把襄陽公主跟竇毅撮合在一起什麼意思啊?存心噁心我是吧?
那麼老一個男人,抱得美人歸,對你有什麼好處啊?咱們好歹也是同齡人,一時瑜亮對吧?
楊堅對此理解不能。更讓他憤恨的是,那個襄陽公主見了竇毅就像是見了剋星一樣,那叫一個要死要活的非君不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