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陛下> 第十章 清末的第一把Ak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十章 清末的第一把Ak (1 / 2)

說起袁大頭的小站練兵,估計很多人都沒啥印象和概念。

而小站練兵是指甲午之後之後,袁大頭在天津小站以普魯士軍制為藍本,制訂了一套近代陸軍的組織編制、軍官任用和培養制度、訓練和教育制度、招募制度、糧餉制度等為內容的建軍方案。

小站練兵基本上摒棄了八旗、綠營和湘淮軍的舊制,注重武器裝備的近代化和標準化,強調實施新法訓練的嚴格性,成為近代陸軍的草創先河。可以說,近現代陸軍第一人,就是袁大頭。

因為其隊伍訓練營地在天津東南70裡的一個鐵路站,位於天津至大沽站中間,故被稱小站練兵。

而小站練兵的起因就是因為清政府甲午戰敗,而且是大敗,辛辛苦苦培養出來的北洋水師全軍覆沒。

被小日本狠狠地揍了一頓不說,還要割地賠款,以前被西方的國家抽嘴巴子也就忍了,現在被一個小小的島國抽了嘴巴子,而且是又響亮有疼,不止如此,還要跟他賠禮道歉。

是可忍,孰不可忍也,這下子清政府有點生氣了,想了想為什麼會打不過小日本呢,首先人不比他們少,其次裝備也不差他們多少,怎麼就是打不過呢?清政府想來想去覺得可能是軍事制度的問題,於是開始組建一支全新的部隊——新軍。

可能是清政府被打怕了,在這支新軍上面清政府可是下了血本。當時的清政府可以說是相當的窮,在這種情況下還願意付出這麼大代價來訓練新軍,可見清政府的決心和對新軍的重視。

所以這個傳說中的男人來了。老謀深算的袁大頭成了當時的新軍督辦,新軍的訓練基本上都是袁大頭在負責組織。

袁大頭可不會放過這個機會,他抓緊機會培養組建了自己的小團伙,短短几年的時間袁大頭就訓練出了一支新式的軍隊,當時他培養出來的小弟後來都成為北洋集團的主幹力量,比如段瑞,馮璋,徐昌,曹錕等人這些都是後來的北洋大佬。

這支軍隊完全可以說是一支西方化的軍隊,在軍事訓練上,裝備上,軍事制度上完全是西方的特色,這支軍隊的戰鬥力可想而知,至少當時的清政府可能再也找不出比新軍更強的隊伍了。而且這支軍隊的軍餉也比其他的軍隊要豐厚許多,真的是下血本了。

而這支新軍的組成人員,新軍的招兵標準是比以前嚴格不少的,先說年齡吧,基本都在16歲到二十多歲之間,太大的,太小的都不要,然後體質不好的不要,潑皮無賴不要,犯過罪的不要,知識分子優先錄取。從這招兵的標準上看就知道這支軍隊的戰鬥力不可能會差。

當時的清政府絕對不會想到,自己一手培養出來的軍隊有一天也會叛變,掉過來槍頭打自己。

就是這些新軍裡的幾個頭頭把頭上的辮子一剪,舉起義旗,咔,哥幾個合夥把大清給艹翻咯。所以大清的掘墓人居然是自己。

這支部隊按照西式的方法來訓練,知識分子就一定會佔有很大的優勢,基本上軍官大多是知識分子。

因為知識分子接受新事物比較快,而且思想已經沒有那麼愚昧,在當時特定的歷史條件下,這樣的人不命革誰來命革。

後面隨著袁大頭為了用“龍氣”衝破自己祖上一直活不過60歲的魔咒,咔!要當皇上了。結果不知道是不是被龍氣反噬,沒多久就掛了。

袁大頭一死,自己手下的人,沒了能統一號令的人,誰都不服誰,所謂的政府彷彿變成了一個舞臺,正是你方唱罷,我方登場。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