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9章 兒女婚事(感謝 VYT的月票~)
御史臺對文武百官有行政監察之權,可以對百官進行糾察、彈劾,從而肅正朝堂綱紀。
對於御史臺的喬中丞放出話來說,他要彈劾太醫署王署正放任下屬肆意褻瀆他人屍身,罔顧禮教,禍亂國本一事,武帝早就從不良人上秉的條陳裡提前知曉了此事。
不良人的暗探那可不是吃素的,厲害的很。
武帝不僅僅知曉了喬中丞要彈劾王署正一事,不良人還把這內裡的原因也給寫了出來。
明面上確實就是喬中丞說的那幾條,暗地裡其實是朝堂上的兩派黨爭之間的又一次較量罷了。
至於喬中丞這個御史臺裡呆了多年的郎官,這回怎麼能夠心甘情願的去做這出頭的椽(chuán)子?
當然不是因著御史臺真的倒向了盧懷慎一派,也不是御史臺站隊姚祟一派,更不是御史臺上下敢不在意武帝了。
不過就是姚祟一派和盧懷慎一派之間積壓已久的暗流,順勢被御史臺的喬中丞給開了個口子釋放了出來罷了。
而喬中丞敢做此事,自然是因著御史臺的老大周大夫支援的。
而周大夫會放任喬中丞如此做,就是因著這事兒是武帝暗地裡讓御史臺這般做的了。
黨爭是每一個封建朝堂發展到一定程度上必不可免出現的產物,武帝作為最高統治者,她對此自然是瞭解的。
對武帝來說,她其實並不在意朝堂百官所屬哪兒個黨派,又在爭權奪利什麼東西,她在意的從來只是百官是否在其位謀其職,沒有白吃她一粒粟,協助她把大唐治理好。
但若是放任黨爭,對朝堂自也是不利的。
所以,高高在上統領所有的武帝,暗地裡總會覷著合適的時間點,讓黨爭之間的矛盾爆發一回,堵不如疏嘛。
至於喬中丞願意做這導火索的緣故,內裡原因其實就是喬中丞他自身私人與王署正有些恩怨罷了。
這恩怨不良人自然也探查清楚了,當時武帝看了這兩家的事兒,她都不自禁的笑出了聲兒來,武帝還和王大璫說:“大璫,你看,這事弄得,朕就說了,絕不能插手小兒女之間的感情。
這也是隻要沒人求到朕頭上,朕可從來不給人賜婚的緣故。
若是點的是良緣那還好說,要是像這喬家似的,他們怕不是背地裡要罵朕亂點鴛鴦譜了。”
而喬家與王家的恩怨說來也簡單,就是喬中丞家的喬二郎在一次賞花宴上看上了刑部羅令史家的三娘子。
喬二郎與羅三娘接觸了幾次,就當喬二郎準備和家裡人說讓長輩上門去定親的時候,王署正的小兒子王四郎偶然在茶館遇著了外出的羅三娘來。
羅三娘不過二八年華,實際上哪裡接觸過多少郎君?
她覺得自己本就是要嫁人的,那喬二郎人還不錯,又在國子監讀書,未來應是能出仕的,算是個良配了。
所以,羅三娘對於接觸了幾次後就提出想要定親的喬二郎點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