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分兩路的方針制定好了之後,剩下的就是分頭著手準備了。
華文軒引一波人,在襄陽著手準備北伐之事,孫策與徐庶自往江陵,訓新兵,準備進取巴蜀之事。
一個月後,江東孫權偷襲廣陵得手,繼而大舉渡江,進取徐州威脅壽春,此時曹丕正忙於穩定許都內的亂局,河北袁家三子仍在鄴城廝殺不止,華文軒得此良機,便令諸葛亮撰寫討曹檄文,以清君側,鏟奸邪的名義,公告天下誓師北伐。
華文軒站在襄陽北城門上,望著城外嚴陣以待的數萬荊州將士,旌旗飄揚,兵甲齊整,在陽光下反射著碩碩銀光。
華文軒登上城垛,望向陣前的趙雲等人,拔出腰間那柄漢帝的貼身佩劍,大喝一聲:“出征!”
五萬大軍隨著華文軒的一聲令下,浩浩蕩蕩地開拔向著宛城方向進發了,趙雲自領一萬輕騎引著張南、馮習為先鋒,魏延、甘寧為左右護軍,諸葛亮、陳登、鄧芝、向朗為隨軍參議,廖化殿後押運糧草,兵芒之盛,讓駐守宛城的夏侯淵堅壁清野,固守堅城待援。
十月中,華文軒完成了對宛城的合圍,可就在著手攻城之際,連綿的秋雨打了他一個措手不及。
一場忽然其來的陰雨一直持續了半個多月,整個宛城周圍被生生澆成了泥沼,穿城而過的大河中河水暴漲,由於糧道淤堵,軍中糧草時斷時續,再加上連日陰雨禦寒衣物短缺,將士們多有怨言。
華文軒坐在帳中,滿面愁容地看著一眾文武,無奈地搖了搖頭,“這雨若是再下半個月,且不說我軍士氣還夠不夠攻城,便是洛陽、許都方向的援兵走也走來了!”
甘寧帶著方才巡營的一頭水走上前來,嘀咕道:“這雨來的真不是時候!若是下個兩日也就罷了,這一下就是半個月,馬廄栓馬的樁子都發芽了,那些豆子也都起了毛了,再這樣下去,只能讓將士們冒雨去割馬草來餵了!”
魏延也是苦笑了一下,“這鬼天氣,搞得老子衣甲都鏽了,屬下每日回營,第一件事便是升起炭火,和我那一眾親兵一起窩在帳篷裡給兵器和衣甲除鏽,再這樣下去,還沒打呢,傢伙事兒都沒了!”
華文軒默默無言地聽著他們在吐槽,心中卻是充滿了疑慮。這般出師不利,難道我選擇的北伐之路錯了?自穿越回這三國之後,雖歷盡坎坷,卻都逢凶化吉了,為何今日這雨水這般不給面子?
再拖下去,眼見天氣漸漸就要涼了,出發時尚且單衣便可,這眼見著恐怕就得備棉衣了,這仗還沒打,就要輸了麼?
諸葛亮皺著眉頭,似乎在思考什麼,華文軒正在躊躇,帳外進來一人,卻是押送糧草自襄陽過來的向朗之弟:向寵。
向寵進了帳,先朝著華文軒一拱手,又朝著他哥哥示意了一下,才說道:“屬下自襄陽運送軍需和糧草過來,順便帶來了元直軍師的口信,他定於本月底進軍夷道,入冬前奪取巴東關隘,待到明年春暖花開,水勢上漲之後,逆流而上直取巴郡!”
華文軒心頭卻是一沉,自己出兵比徐庶與孫策早了近兩個月,卻無寸尺進展,如今他們已經訂好了日子進取巴蜀,若是這裡遲遲進不得宛城,那豈不是太沒面子了?
華文軒憂心忡忡地看向諸葛亮,諸葛亮點頭,輕聲問道:“眼見天氣轉涼,巴蜀多山地,元直為何選擇在此時進軍?”
向寵朝著諸葛亮拱了拱手,輕聲回道:“此非元直軍師的本意,軍師以為該到春暖雪化之後再行進軍,這樣比較穩妥!”
“哦?”諸葛亮一愣,“何人還能說動徐元直?”
諸葛亮看向華文軒,華文軒卻是攤了攤手,孫策定然是沒這本事的,畢竟徐庶跟了華文軒這麼久,他的秉性華文軒還是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