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中元節,慕容子苒倒是喜歡的很,這樣的節日,應該是人間地下之人大團圓的日子吧!
“姑娘,你這是怎麼了?莫不是怕了鬼了?”老闆娘見慕容子苒臉色微變,連忙問道。
“哪兒有,你說笑了,我只是有些感慨罷了,兌了,你們這兒了有什麼好玩兒的地方?”
“有倒是有,文昌閣和修真觀便是,就是不知分你喜不喜歡!”
“都是什麼地方啊?”
“這文昌閣啊文昌閣,立志書院門前河埠上一幢樓閣,名文昌閣。書院與閣之間,隔一條不寬的觀前街。舊時讀書人到文昌閣,一般都有下人陪同乘坐小船前來。小船就泊在閣下的河埠邊,讀書人上樓,下人就在過道兩旁的長凳上坐著等候。”
“這樣啊,看不出來咱們這兒學習氛圍還挺濃厚的!”慕容子苒抿嘴一笑,也不知是好笑,還是為此覺得意外,“那修真閣呢?又是個什麼地兒?聽名字,倒像是道觀啊!”
“沒錯,是個道觀!”
修真觀,在鹽城北市。北宋期間,一個名叫張東明的道士在此結廬,修真得道,建立“修真觀”。與蘇州玄妙觀、濮院翔雲觀並稱江南三大道觀,地位極為崇高。修真觀共設三進,一進為山門,二進是東嶽大殿,三進為玉皇閣;兩邊分設十殿閻王、瘟元帥、財神等配殿;山門前廣場開闊宏暢。山門正上方掛有一特大算盤,下方書對聯一副:“人有千算,天則一算”,極具警世意味。”
“有意思,要不是我趕著忙事情,倒還真想在你們這兒不走了!”
“那天我們這兒南來北往那麼多人,終究也沒留下幾個,哈哈哈哈,不過若是經濟寬裕,可以做身兒衣裳再走!”
“做衣裳?有什麼講究嗎?”
“這衣裳啊,不是一般的衣裳,是我們鹽城的絲棉!”
“絲棉?”
絲棉,鹽城是蠶桑之鄉、絲綢之府的中心地帶,所出產的絲綿質地堅柔,無塊、無筋、無雜質,色澤潔白,勻薄如紙。當地人稱絲綿為“大環綿”或“手綿”。
“這麼好的東西,是該做一身兒衣裳!”
慕容子苒起身了,準備離開!
“這是?”
“老闆娘,聽您的,我做衣裳去了!”
慕容子苒甩了甩衣袖,當真離開了!
宛如跟在身後,兩人一人撐了油紙傘走在街道上,因為下雨,行人並不多,兩人並排走著,淅淅瀝瀝的雨打在屋簷上,有聚成水柱滴到地面上。
慕容子苒帶著宛如給她做了身衣裳,又給軒轅赫做了一身,兩人沒什麼事情,繼續在大街上逛著。
“宛如,前面有家布鞋,我們去看看吧!”